脂血對凝血功能檢測的影響分析及處置方法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患者血脂水平上升。而這些給患者造成困擾的血脂,也同樣給我們檢驗人造成了不必要的麻煩。在急診檢查中,凝血功能檢查已被廣泛性用于出血、血栓、抗凝等治療監測中,因此,在檢驗過程中,了解脂血在凝血功能檢查中的影響并熟知相關處置方法,避免不必要的重復檢測給患者帶來的時間上損失的同時,也將大大提高檢測結果的準確性。
一、什么是脂血?
脂血即血液中血脂濃度的異常升高,典型表現是血漿為白色或乳白色,主要成分為乳糜顆粒和低密度脂蛋白。相關研究顯示,血清膽固醇含量處于5.23~5.69mmol/L的則為臨界升高值,當血清膽固醇在5.72mmol/L以上時,則表示血脂呈現上升趨勢。
二、凝血功能檢測
目前凝血功能檢測主要項目為:PT、APTT、AT-3、TT、DD、FDP、FBG等。
凝血指標檢測方法學主要分為兩大類:
1、磁珠法:在待測樣本中加入小鋼珠,利用磁場的變化使小鋼珠產生振動,隨著血漿的凝固,血漿粘稠度增加,鋼珠的振動幅度隨之減弱,儀器根據鋼珠振動幅度的變化來確定凝固點。此種方法不易受到黃疸、乳糜、溶血等干擾因素的影響,這是由于其檢測原理決定的。
2、比色法:主要有散射比濁法、發色底物法、免疫比濁法。而其中最為常用的散射比濁法:即待測血漿在凝固過程中,纖維蛋白原逐漸變為纖維蛋白,其散射光濁度發生變化,根據這種光學性質的變化來判斷凝固點。此種方法易受到特異血漿的干擾,尤其是易受到血漿濁度的干擾。
三、脂血對凝血功能檢查的干擾原因
1、脂血標本對血凝的影響主要是會導致吸光強度的改變,進而透射光和散射光的強度發生改變;
2、脂血將血漿內血凝因子包裹使血凝試劑不能與血漿凝血因子充分反應,只能檢測大部脂肪的吸光度。
處置方法
那么,鑒于脂血對于凝血功能檢測的限制及干擾,在查閱相關研究及論文后歸納總結以下幾點處理建議及措施:
1、建議禁食12h,重抽復測;
2、高速離心法:由常規離心3000r/min,提高到10000r/min,離心后棄上層乳糜層,重新檢測;
3、血漿稀釋法:將血漿3倍稀釋后重新檢測;經相關研究發現,3倍稀釋后脂血標本檢測結果與高速離心后原血漿檢測結果無統計學差異;
4、濾器濾過血漿后再進行檢測;
5、采用以磁珠法為檢測方法的儀器進行檢測;
6、傳統手工法處理血漿后再進行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