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成人小视频|咬住花蒂吹潮h小核h|香蕉草莓视频|91高清视频无遮挡物

血液質控
血液質控
當前位置:首頁 - 血液質控

檢驗工作9個關鍵問題解答

文章來源:發布時間:2020年11月23日瀏覽量: 字體:

69.9K

檢驗工作9個關鍵問題解答



1.準確度與精密度的問題



    首先了解其概念:“準確度”就是指測量結果與真值的一致程度,它反映儀器檢測的準確程度。而“精密度”就是指在一定條件下進行多次測定時,所得結果之間的符合程度,即反映設備的重復性。



    在實際工作中,常常有人將二者混淆。比如,遇見一個異常結果,很多同行喜歡重新檢測一次,觀測其重復性是否良好,實際上,這是不科學的,至少是不全面的,重復性好,只能說明設備的精密度好,而不能說明準確度好,如果是檢測方法問題、檢測儀器存在系統誤差,所有的結果比實際值都高,重復一次仍然會得出較高的結果。



    有些同行喜歡在檢驗結果上寫出:“本結果已經復測,兩次結果一致”,實際上并不能說明檢驗結果的準確性,要保證檢驗結果的準確性,就應該重視全面質量控制,分析前標本采集的時機,方式,保存,運送的過程,儀器的保養,檢測干擾因素的控制,操作的規范性等。儀器的精密度本身就是儀器的性能,與檢測的標本無關,更與檢測結果的準確度無關。






2.敏感性與特異性的問題



    任何一個診斷指標,都有兩個最基本的特征,即敏感性和特異性,所謂敏感性,就是指其在診斷疾病的時候不漏診的機會有多大小,所謂特異性就是指該指標在診斷某疾病時,不誤診的機會有多大小,單獨一個指標,如果提高其診斷的敏感性,必然降低其診斷的特異性,換句話說,減少漏診必然增加誤診,反之亦然。



    比如,我們以AFP診斷肝癌為例,如果我們規定AFP大于10就可以診斷肝癌,那么漏診的幾率就很小,很明顯,很多肝癌患者AFP都大于10,漏診的幾率雖然小了,誤診的幾率卻大了,顯然,AFP大于10的病人里面,很多人都不是肝癌。如果規定AFP大于2000就可以診斷肝癌,那么自然是不會或者很少誤診,因為沒有其他疾病的AFP會這么高,但是我們會漏診,因為很多肝癌患者AFP都小于2000。



    因此我們需要綜合衡量一個指標的敏感性與特異性,最好的方法就是做個ROC曲線,通過曲線下面積確定指標的診斷效力,確定最佳的診斷值,即同時平衡好指標的敏感性與特異性。理想的指標應該具有100%的診斷特異性和敏感性,但是這樣的指標是不存在的,單獨使用某指標去診斷疾病,必然有一定的假陽性和假陰性,也就是,必然出現漏診和誤診。






3.靈敏度與敏感性問題



    有些初學者容易混淆二者的概念。靈敏度是指檢測系統(或試劑盒)可檢測的最低分析濃度,或稱為檢測限,分析靈敏度是指批內變異系數達5%時的最低檢出限;而功能靈敏度是指批間變異系數達20%時的最低檢出限。敏感性是指試驗檢出有病的人數占患者總數的比例(真陽性率),則靈敏度其有質的區別。






4.異常結果與正常結果的問題。



    很多同行在日常工作中,十分重視異常的結果,對于異常的結果,都采取進一步的措施予以證實,當然,這是必要的,因為假陽性的結果會導致誤診,給患者帶來痛苦。但是我們卻忽視了陰性結果,對陰性結果不重視,其實從另一個方面去想:假陰性的結果將導致漏診,而漏診和誤診,給患者造成的傷害都是一樣的。



    因此,認為對于陰性標本,特別是與病人臨床表現,臨床診斷不符合的結果,或者用病人的病理生理過程不能解釋的結果,以及影響病人診斷和治療的陰性結果(正常結果),我們都應該引起重視。






5.參考范圍與診斷值的問題



    任何一個實驗室指標,都有其參考范圍,參考范圍的制定,往往是通過大規模的調查得出來的。如果一個指標是呈正態分布的,那么95%的可信區間就是其參考范圍,如果血常規的各項指標,如果一個指標不是呈正態分布的,那么我們就需要把它轉化成正態分布后再確定其參考范圍,或者依靠統計學處理確定其參考范圍。



比如AST,CK等,這實際上意味著兩層意思:



    第一:有5%的人,某一指標屬于這5%的人群,但是他仍然屬于正常人群。



    第二:某人某指標高出參考范圍,只能說明他的指標與正常人不同,但是不能因此確定其患某病。



    如果用單一指標去診斷這個疾病,該指標僅僅高出參考范圍是不夠的,還需要達到一定的診斷值,比如,診斷急性胰腺炎,淀粉酶僅僅高出正常范圍一點,是不能診斷的,如果單獨用淀粉酶診斷急性胰腺炎,淀粉酶必須高出正常范圍3倍,或者說大于500個單位。



    很多實驗室指標在診斷某疾病時,都有特定的診斷值班,目前檢驗人員普遍忽視參考范圍與診斷值的關系,忽視敏感性與特異性的問題,認為只要結果高出異常,就可以診斷某種疾病。






6.理性解讀質量控制結果



    現在有很多檢驗人員有這種誤區,就是試圖用質控結果去說明檢驗結果的準確性,室內質控結果使用廠家提供的靶值,這種錯誤的做法就暫且不提了,做質控時是科學、規范地進行操作;而做常規標本時就未嚴格按照標準化操作規程(SOP)來操作了。



    做室間質量評價時,很多實驗室之間相互對結果,臨床醫師懷疑檢驗結果的準確性時,檢驗人員往往說我們室間質評結果是合格的,我們的室內質控是在控的,檢驗結果一定是準確的。這實際上是不負責任的做法。



    對于質控,我們應該理性認識,首先質控是保證檢驗結果準確性的一種輔助手段,并不是決定性手段;其次,質控品非人血標本,有一定的局限性,患者標本千變萬化,各種干擾因素都存在,質控做的順利,不一定代表標本順利,質控準確,不一定標本檢測結果準確;最重要的一點,我們現在所謂的質控,實際上就是分析中的質量控,說的俗一點就是儀器要做的準,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一個檢驗結果的準確性,需要由多方面去保證。



    比如分析前質控控制,在一個恰當的時機,選擇一個恰當的檢測項目,以恰當的標本采集方式,合理的采集數量和合格的標本質量,以恰當的方式保存和運送到實驗室,檢驗人員以恰當的操作步驟進行檢測。加上儀器檢測性能良好,盡可能少的干擾因素,這樣才能得出一個準確的檢驗結果。



    這些在我們的日常工作中,都是十分重要的。切不可認為質控是檢驗的唯一,是檢驗的殺手锏,質控合格,并不是檢驗人員解釋結果準確,當作解答臨床質疑的唯一理由。保證檢驗結果的準確性,質控是一種必要的手段,但是不是唯一手段,更不是保證其準確性的決定性手段。






7.檢驗的靈魂——“我們要用感恩的心去檢查每一份標本”



    檢驗的靈魂是什么,這是一個頗具爭議的問題,有很多同行認為檢驗的靈魂是“準”,本結果只對該標本負責,做的準就是檢驗的終極目標,其實這是一個誤區。檢驗的靈魂是結果準確反應患者的真實病情。這就要求檢驗人員眼里不能只有標本,還要有患者這個“人”的整體。只見標本不見人,往往會造成盲人摸象。



    “我們要用感恩的心去檢查每一份標本”,因為每份標本背后,都是一寶貴的生命,值得我們去尊重。檢驗人員往往抱怨沒地位,不走出去,不與臨床溝通,不見病人,不走出實驗室大門,就永遠是一個附屬。



加強與臨床醫生溝通的好處:



    第一,可以提高檢驗的地位,多與醫生、病人接觸,增加相互了解,檢驗逐漸融入到臨床工作中,可以減少和消除檢驗與臨床的誤會,增強檢驗的影響力。



    第二,我們學科的名字叫“檢驗醫學”,或者說“實驗室醫學”,國內有醫院將檢驗科命名為實驗診斷科,就是為了說明檢驗是一門醫學,既然是一門醫學,就應該涉入臨床,不接觸病人,不參與疾病的診療過程的科學是不能叫醫學的,不解決臨床問題的人是不能叫醫生的,檢驗現在大多停留在實驗室里,就標本說標本,就檢驗說檢驗,與臨床脫節十分嚴重。



 



8.全面理解實驗室指標的意義



    有很多同行認為,檢驗指標是用來診斷疾病的,這實際上是不全面的,一個指標單單用來診斷疾病,實在太浪費了。



    實驗室指標的用途還有以下幾方面:



    1、對疾病進行預防,預測某種疾病發生的概率;如CRP對心腦血管疾病進行預測。



2、預測某種疾病的預后,如肌鈣蛋白不僅可以用于診斷AMI,還可以用于評估患者預后。



3、作為一種治療觀察,比如:CK-MB可以作為心肌梗死后溶栓治療的監測指標,評價其是否有效。



4、排除某種疾病,如肌紅蛋白在胸痛6小時內不升高,可基本排除AMI,這方面的例子有很多。






9.傳統技術與前沿科技結



任何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做檢驗的不可能是萬事通,我們一定要抓住檢驗的重點,把握檢驗的趨勢,在這些方面下工夫,現在檢驗的趨勢是什么:實驗室全面科學管理,指標的綜合評價,新指標的發現,新方法的發明,分子診斷等。我們應該多在這些方面下工夫。



把握檢驗的趨勢,知識面廣,緊跟科技前沿,與時俱進。世界總是發展變化的,任何檢驗方法,檢驗指標都可能被淘汰,被更新,被改進,我們需要做的就是要跟上時代的發展步伐才能不被淘汰。





聯系我們
地址: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丁字橋路100號 電話:027-87273189 郵編:430015
湖北省臨床檢驗中心 Copyright ? 2021 www.91xingbao.com 版權所有 鄂ICP備1100722-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4574號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