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獻血者人群中的戊型肝炎病毒盛行率
一項中國獻血者人群中的戊型肝炎(HEV)盛行率單點研究分析得出中國獻血者人群中的抗HEV IgG和IgM抗體的盛行率分別為32.60%和0.94%。HEV病毒血癥的盛行率為007%。
HEV和其它傳染性肝炎一樣具有散發性。但HEV的通常通過受污染的飲食傳播,血液傳播是另一個常見途徑。
在HEV感染四周時,首先出現的抗體是免疫球蛋白M(IgM),第五周時接著出現IgG。通常在感染的第二和第三個月之間IgM為陽性。病毒血癥在急性HEV感染的第二周時出現并通常持續二至三周,最多持續112天。
中國總人口中HEV血清陽性率為40%,并隨著年齡的增加以每年大約1%的概率增長。根據抗HEV IgM和抗HEV IgG血清陽性水平率盛行率分析得出急性感染的增長率為每年4%左右。無癥狀的病毒血癥大約為0.3%。通過這些數字可以得出中國獻血者人群中的HEV盛行率增加從公共衛生的觀點看似乎是審慎的。
在過去的7年中(大約2002年9月-2008年10月)44816份合格的血漿樣品被從6個城市的血站采集上來。性別和年齡的詳細數據羅列在表1內。全部的獻血者經測試顯示梅毒、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以及HIV 1型和2型均呈陰性,丙氨酸轉氨酶(ALT)水平正常且獻血時并無急性病毒性肝炎感染的癥狀。
按照生產商的說明,抗HEV IgG和IgM抗體商業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試劑盒的測試。表2顯示出獻血者的HEV血清陽性率為29.9%-41.7%。通過使用抗HEV IgM的評估得出HEV感染率是0.43%-1.51%。全部抗HEV IgM反應樣品同時呈現抗HEV IgG陽性。
隨機選擇420份抗HEV IgM反應樣品以及超過100份陰性(包括IgG陽性和陰性)樣品,使用內部PCR系統進行HEV RNA測試。從250uL的標本中使用Trizol RNA提取試劑提取RNA。接著執行反轉錄PCR(RT-PCR)對ORF2攜帶的150bp片段的病毒基因組進行測序和擴增。使用MegAlign軟件程序(DNAStar package version7.1.0, Lasergene; DNAStar, Inc., Madison, WI)內的Jotun-Hein方法排列擴增后產物的核苷酸序列。中國六個不同區域的獻血者的病毒血癥率為0.02%(廈門)- 0.14%(湖州)(P<0.1)。在抗HEV IgM陽性樣品中,結果通常顯示出較高的血癥盛行率。共有7.14%(30/420)的抗HEV IgM陽性樣品為RNA陽性,但是沒有IgM陰性樣品顯示HEV RNA陽性。進化分析顯示17/30的隔離群屬于基因型1,剩余的13個隔離群屬于基因型4。
結論:在中國HEV具有通過血液傳播感染的風險,在抗HEV IgM陽性樣品中,病毒血癥的盛行率很高。應當引入防范策略諸如獻血者的抗HEV IgM的血清學篩查來降低HEV輸血傳播的風險。這對免疫功能不全的個體或者不能實現病毒清除的,并可能因此遭受其他臨床后果的個體顯得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