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的危害
危害概述
煙草的煙霧中至少含有三種危險的化學物質:焦油,尼古丁和一氧化碳,焦油是由好幾種物質混合成的物質,在肺中
會濃縮成一種粘性物質。尼古丁是一種會使人成癮的藥物,由肺部吸收,主要是對神經系統產生影響。一氧化碳能減低
紅血球將氧輸送到全身的能力。
一個每天吸15到20支香煙的人,其易患肺癌,口腔癌或喉癌致死的機率,要比不吸煙的人大14倍;其易患食道癌致死
的機率比不吸煙的人大4倍;死于膀胱癌的機率要大2倍;死于心臟病的機率也要大2倍。吸香煙是導致慢性支氣管炎和
肺氣腫的主要原因,而慢性肺部疾病本身,也增加了得肺炎及心臟病的危險,并且吸煙也增加了高血壓的危險。
吸煙的危害,盡人皆知。全世界每年因吸煙死亡達250萬人之多,煙是人類第一殺手。自覺養成不吸煙的個人衛生習
慣,不僅有益于健康,而且也是一種高尚公共衛生道德的體現。在吸煙的房間里,尤其是冬天門窗緊閉的環境里,室內
不僅充滿了人體呼出的二氧化碳,還有吸煙者呼出的一氧化碳,會使人感到頭痛、倦怠,工作效率下降,更為嚴重的是
在吸煙者吐出來的冷煙霧中,煙焦油和煙堿的含量比吸煙者吸入的熱煙含量多1倍,苯并芘多2倍,一氧化碳多4倍,氨
多50倍。
有資料表明,長期吸煙者的肺癌發病率比不吸煙者高10-20倍,喉癌發病率高6-10倍,冠心病發病率高2-3倍。循環系
統發病率高3倍,氣管炎發病率高2-8倍。有人調查了1000個家庭,發現吸煙家庭16歲以下的兒童患呼吸道疾病的比不吸
煙家庭為多。5歲以下兒童,在不吸煙家庭,33.5%有呼吸道癥狀,而吸煙家庭卻有44.5%有呼吸道癥狀。
吸煙對女性有特殊危險,吸煙的婦女如果正使用口服避孕藥,會增加心臟疾病發作和下肢靜脈血栓形成的機會;吸煙
孕婦的胎兒易發生早產和體重不足,嬰幼兒期免疫功能降低,容易生??;據統計,孕婦被動吸煙的嬰兒致畸率明顯增高
。
吸煙害己害人,應該自覺養成不吸煙的良好衛生習慣。
在衛生部發布的2006年中國“吸煙與健康”報告中,我們看到這樣的數據:2002年我國15歲以上人群吸煙率為35.8%,
其中男性和女性吸煙率分別為66.0%和3.1%。由此估計,吸煙者約為3.5億,占世界煙民的三分之一。此外,我國吸煙
人群有年輕化的趨勢,與20世紀80年代相比,開始吸煙的平均年齡由22.4歲降為19.7歲。我國既是煙草生產大國,也是
煙草消費大國。我國的煙草產量相當于其他7個最大煙草生產國的總和。我國每年銷售的香煙高達1.6萬億支,國人消費
的香煙約占世界三分之一。如果將與吸煙有關的各種疾病所致的死亡均統計在內,目前每年約有100萬人因此死亡。
目前全世界共有煙民11億,估算我國有7 億人直接或間接(被動)受到吸煙危害。據WHO(世界衛生組織)統計,每年死
于吸煙有關疾病的人高達400萬,平均每秒鐘就有一個人死于吸煙有關疾病。如果不加控制,到2030年,每年死于吸煙
有關疾病的人數將達到1000萬人,而我國將占200萬人。據美國疾病防治中心公布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1997年至2001
年美國平均有25萬名男性和18萬女性因為吸煙或被動吸煙而死亡,據估計吸煙使美國成年人的壽命平均減少14年。在因
吸煙而死亡的成年人中39.8%的人死于癌癥,34.7%的人死于血管性疾病,25.5%的人死于呼吸道疾病。據英國皇家癌
癥研究基金會對34400名英國男性吸煙者追蹤40年的資料分析,吸煙造成的致命性疾病約有40多種,其中僅癌癥一類疾
病就有多種,如口腔癌、食道癌、喉癌、肺癌、胰腺癌、膽囊癌和子宮內膜癌等等。吸煙已成為嚴重危害健康、危害人
類生存環境、降低人們的生活質量、縮短人類壽命的緊迫問題。為此聯合國確定每年5月31日為全球戒煙日,世界衛生
組織把吸煙看成二十世紀的瘟疫。
[編輯本段]吸煙對各器官的危害
1.口腔及喉部
煙的煙霧(特別是其中所含的焦油)是致癌物質——就是說,它能在它所接觸到的組織中產生癌,因此,吸煙者呼吸
道的任何部位(包括口腔和咽喉)都有發生癌的可能。
2.心臟與動脈
尼古丁能使心跳加快,血壓升高,煙草的煙霧可能是由于含一氧化碳之故,似乎能夠促使動脈粥樣化累積,而這種情
形是造成許多心臟疾病的一個原因,大量吸煙的人,心臟病發作時,其致死的機率比不吸煙者大很多。
2.食道
大多數吸煙者喜歡將一定量的煙霧吞下,因此消化道(特別是食道及咽部)就有患癌疾的危險。
3.肺
肺中排列于氣道上的細毛,通常會氫外來物從肺組織上排除。這些絨毛會連續將肺中的微粒掃入痰或粘液中,將其排
出來,煙草煙霧中的化學物質除了會致癌,還會逐漸破壞一些絨毛,使粘液分泌增加,于是肺部發生慢性疾病,容易感
染支氣管炎。明顯地,“吸煙者咳嗽”是由于肺部清潔的機械效能受到了損害,于是痰量增加了。
4.膀胱
膀胱癌可能是由于吸入焦油中所含的致癌化學物質所造成,這些化學物質被血液所吸收,然后經尿道排泄出來。
[編輯本段]吸煙對皮膚的危害
吸煙對人體的危害其實大家都知道,但是吸煙對女性的危害,特別是吸煙對皮膚的危害來說,吸煙對女性比不吸煙女
性要顯得衰老,皺紋多、色澤帶灰。尤其是兩眼角,上下唇部及口角處皺紋明顯增多。其中吸煙對女性健康比男性危害
更大,嚴重還會影響下一代的健康。吸煙不僅可以使面部皮膚產生皺紋和變黃,而且也可以對全身的皮膚產生同樣的后
果。如果戒煙,則可能讓皮膚慢慢恢復。
美國密執安大學的約蘭達·赫爾弗里希等人研究發現,一個人每天吸煙量和其年齡與其經歷的皮膚損害有直接關系。科
研人員對82名志愿者進行了研究,其中41名是吸煙者,另41人是非吸煙者。他們的年齡在22至91歲,研究人員觀察和
拍攝他們上肢內側的圖片來顯示皮膚的好與壞。結果顯示,年齡超過65歲的吸煙者比不吸煙者身體皮膚的皺褶明顯增多
。
當皮膚暴露于陽光時,主要是臉部,皮膚變得粗糙、起皺和帶有病態的淺黃色。以前的一些研究也證明,吸煙者的面
部皮膚也呈現出像在陽光下曝曬時所產生的損害。
但是,赫爾弗里希等人的這項研究也證明,吸煙同樣會使受到衣服保護的身體皮膚出現與面部皮膚一樣的損害,因而
造成全身的皮膚衰老,失去彈性和光澤。吸煙導致皮膚之下的血管萎縮和對皮膚的血液供應減少。由此可能導致皮膚的
受損和衰老。正是由于吸煙引起血供減少,也引起相應的內臟器官的受損,如動脈、腎臟和心臟等。另一項新的研究表
明,吸煙者的動脈由于受到煙草的毒害而變得堅硬,因而導致血壓升高等心血管病。即使他們停止吸煙后也需要10年的
時間才能使血管恢復到正常狀態。而且吸煙還對他人有害,吸入煙霧的人比正在吸煙的人危害還大。害人害己,吸煙有
害。
[編輯本段]尼古丁的毒性及成癮性
1、尼古丁的毒性
尼古丁是一種難聞、味苦、無色透明的油質液體,揮發性強,在空氣中極易氧化成暗灰色,能迅速溶于水及酒精中,
通過口鼻支氣管粘膜很容易被機體吸收。粘在皮膚表面的尼古丁亦可被吸收滲入體內。一支香煙所含的尼古丁可毒死一
只小白鼠,20支香煙中的尼古丁可毒死一頭牛。人的致死量是50~70毫克,相當于20~25支香煙的尼古丁的含量。如果
將一支雪茄煙或三支香煙的尼古丁注入人的靜脈內3~5分鐘即可死亡。煙草不但對高等動物有害,對低等動物也有害,
因此也是農業殺蟲劑的主要成份。所以說:“毒蛇不咬煙鬼”,因為它們聞到吸煙所揮發出來的苦臭味,就避而高飛遠走
。同樣道理被動吸煙者對煙臭味也有不適的感覺。
吸煙引起急性中毒死亡者,我國已早有發生,吸煙多了就醉倒在地,口吐黃水而死亡。為此崇禎皇帝曾下令禁煙。在
國外也有報導:蘇聯有一名青年第一次吸煙,吸一支大雪茄煙后死去。英國一個長期吸煙的40歲的健康男子,因從事一
項十分重要的工作;一夜吸了14支雪茄和40支香煙,早晨感到難受,經醫生搶救無效死去。法國在一個俱樂部舉行一次
吸煙比賽,優勝者在他吸了60支紙煙,未來得及領獎即死去,其它參加比賽者都因生命垂危,到醫院搶救。
那么為什么有些人吸煙量較大并不中毒呢?每日吸卷煙一盒(20支)以上的人很多,其中尼古丁含量大大超過人的致
死量,但急性中毒死亡者卻很少,原因是煙草中的部分尼古丁被煙霧中的毒物甲醛中和了,而且大多數不是連續吸煙,
這些尼古丁是間斷緩慢進入人體的。此外紙煙點燃后50%的尼古丁隨煙霧擴散到空氣中,5%隨煙頭被扔掉,25%被燃
燒破壞,只有20%被機體吸收。而尼古丁在體內很快被解毒隨尿排出。再加上長期吸煙者,體內對尼古丁產生耐受性,
癮癖性,而使人嗜煙如命。
2、吸煙何以成癮
一提起成癮物質,人們往往立即想到鴉片、海洛因、大麻等毒品,卻忘了世界上使用最多、危害最廣的煙草。其實,
與海洛因相比,除了一個是合法消費品,另一個是違禁品外,在其他方面幾乎沒有質的不同,尤其是從物質依賴的角度
看,二者更是如出一轍。
醫學上判斷某種物質是否有依賴性,主要依據有兩條。第一,是看人們對這種物質是否有強制性地使用和覓求的特點
;第二是在停止使用某種物質后,是否不斷產生重新使用該物質的強烈欲望及與之相應的行為方式。
所謂強制性地使用及覓求,說的了就是已經成癮,不用不行。這種非用不可的感覺是則成癮物質的本質所決定的。也
就是說,迫使癮君子們欲罷不能的根本原因,在于長期使用成癮物質所造成的軀體依賴和精神依賴,也就是人們常說的
戒斷反應,即指停止吸煙后數十分鐘到數小時便開始想吸煙,并感到坐立不安、煩燥、心神不寧、手足無措,繼而出現
頭痛、心慌、乏力、腹部不適、惡心、腹瀉、精神萎靡、注意力難以集中、愛發脾氣、困倦及睡眠障礙等癥狀。這種種
癥狀使戒煙者對煙草的渴求更加強烈。這些癥狀一般在戒煙后的三四天內最為突出,爾后在1個月左右漸漸消失。但少
數癥狀,如注意力難以集中、困倦等可持續很長時間。與海洛因等毒品非常相似的是,所有戒斷癥狀,一經吸煙便可立
即緩解,這也是所有成癮物質的共同特點。
至于形成身體依賴和精神依賴的機理,國內外學者做了大量的研究。有學者讓受試的吸煙者在實驗室里隨意吸煙,同
時分別給他們靜脈滴注不同劑量的尼古丁或生理鹽水。結果發現,每小時滴注4毫克尼古丁的受試者的吸煙量,比滴注
生理鹽水的受試者少60%。表明吸煙的欲望和行為是通過人體血液的尼古丁含量來調節的。尼古丁的煙草中的含量為
0.5%~8%,主要經呼吸道粘膜吸收。長期吸煙者體內的尼古丁維持在一個恒定水平,機體已適應了這種狀態。因此,
一旦停止吸煙,體內的尼古丁水平便會下降,吸煙者就會感到種種不適。就像高血壓病人一旦血壓突然降至正常時,反
而會感到頭暈目弦及各種不適一樣。
此外,一個有趣的現象是,人們往往在緊張或勞累時便不自覺地想吸煙,以期得到休息或放松。但實際上吸煙會使從
血壓上升,呼吸興奮,心率加快,之與人休息時的情況恰恰相反,但每個吸煙者的主觀感覺確實是舒適與放松。原因何
在呢?其實是尼古丁刺激了體內腎上腺素的分泌,而腎上腺素能明顯增加人體的應激能力,從而使人適應外界刺激的能
力提高,導致主觀上的輕松感。
[編輯本段]吸煙的具體危害
● 吸煙的致癌作用
2006年中國“吸煙與健康”報告指出,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全球范圍內已有大量流行病學研究證實,吸煙是導致肺癌
的首要危險因素,因肺癌死亡的患者中,87%是由吸煙(包括被動吸煙)引起的。男性吸煙者肺癌的死亡率是不吸煙者的
8~20倍。此外,吸煙與肺癌的發生呈劑量-效應關系,每日吸煙25支以上,肺癌發病率為227/10萬;15~24支為139/10
萬;1~14支為75/10萬。
美國一個癌癥中心研究證實,煙霧中“多環芳香羥類化合物”吸入肺時,被體內一種多環羥活化酶氧化成“苯丙芘二醇環
氧化物”,這種物質會使抑制腫瘤的P53基因突變而發生肺癌。而2005年1月25日發表在Brj Cancer上的研究報告(作者為
英國牛津大學Radcliffe學院Doll等人),對英國34439名男性醫師50年(1951年11月至2001年11月)觀察研究顯示:11種癌
癥(肺癌、胃癌、食管癌、胰腺癌、膀胱癌 、腎癌、粒細胞白血病、肝癌、口腔癌 、喉癌、口咽和下咽癌)的死亡率與
吸煙顯著相關。煙癮大者(大于等于25支/天)肺癌的死亡率是不吸煙醫師的25倍(分別為415.2對16.9人/10萬男性/年)。與
許多其他癌癥一樣,肺癌的死亡危險與其吸煙支數增加而逐年增加。
● 吸煙對心、腦血管的危害
許多研究證實,吸煙是許多心、腦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險因素之一。吸煙者高血壓、冠心病、腦血管病及周圍血管病的
發病率均明顯升高。統計資料表明,冠心病發病率吸煙者較不吸煙者高3。 5倍,冠心病死亡率前者較后者高6倍。心肌
梗死發病率前者較后者高2-6倍,病理解剖也發現,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病變前者較后者廣泛而嚴重。高血壓、高膽固醇
血癥及吸煙三項具備者冠心病發病率增加9 -12倍。心血管疾病死亡人數的30% - 40%由吸煙引起,死亡率的增長與吸
煙量成正比。此外,吸煙可使血漿纖維蛋白原水平增加,導致凝血系統功能紊亂;吸煙還可影響花生四烯酸的代謝,使
PGI2生成減少,血栓素A2相對增加,從而使血管收縮、血小板聚集性進一步增加。以上這些都可促使高血壓、冠心病
的發生和發展。由于心肌缺氧,使心肌應激性增強,心室顫動閾值下降,所以冠心病吸煙者更容易發生心律失常,發生
猝死的危險性增高。
據流行病學調查報道,吸煙者發生中風的危險性是不吸煙者的2 - 3.5倍,如果吸煙和高血壓同時存在,中風的危險性
就會升高近20倍。此外,吸煙者易患閉塞性動脈硬化癥和閉塞性血栓性動脈炎。
● 吸煙易引起猝死
學者弗萊明翰經過12年的研究發現,吸煙者由冠心病引起的猝死要比非吸煙者高四倍以上,猝死的發生率還與每天吸
煙數成比率。追蹤研究發現,戒煙組猝死的復發率為19%,而繼續吸煙組為27%,有顯著差別。戒煙可使猝死的復發率
下降。
專家指出,吸煙所以易引起猝死是由于煙霧中的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質易誘發冠狀動脈痙攣,從而使心肌缺血缺氧,而
致使心肌電生活活動不穩定。同時尼古丁和一氧化碳等又可使心肌室顫的閥值降低而更易引起心室纖顫。另外也可促使
血小板凝聚功能亢進而易形成動脈內血栓。這些因素均促使猝死的發生。因此可以認為吸煙是心臟性猝死的重要危險因
子,戒煙是預防猝死的重要措施之一。
● 吸煙導致視力衰退
根據美國圣路易大學醫學中心的對比研究指出:吸煙是缺血性視神經前部病變導致視力突然下降的一個顯著危險因素
。這是由于吸煙有增加纖維蛋白源的傾向,血小板凝集力升高,高密度脂蛋白下降和血管收縮性增加,使視神經供血減
少所致。這種缺血性視神經病變的常見癥狀包括視物質發暗、模糊,單皮膚上或下半視野缺損,甚至全盲。值得慶幸的
是只要人們立即戒煙并堅持下去發生缺血性視神經病變的危險性便會急劇下降,甚至與不吸煙者的該病發生率無什差異
。
● 吸煙對女性影響
吸煙對婦女的危害更甚于男性,吸煙婦女可引起月經紊亂、受孕困難、宮外孕、雌激素低下、骨質疏松及更年期提前
。隨著圍產醫學的發展,發現大量不良的圍產事件的發生與孕婦孕期吸煙有關。煙霧中的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質進入胎兒
血液,形成碳氧血紅蛋白,造成缺氧;同時尼古丁又使血管收縮,減少了胎兒的血供及營養供應,影響胎兒的正常生長
發育。吸煙致自然流產、胎膜早破、胎盤早剝、前置胎盤、早產及胎兒生長異常等發生率增加,圍產兒死亡率上升。
● 吸煙致使意外損傷增加
研究發現,在軍營里基礎訓練中,同不抽煙者相比,抽煙的新兵出現扭傷和骨折的比前者高50%。馬里蘭州某軍校保
健學博士John W。 Gardner指出,抽煙具有長期危險性,能導致癌癥、心臟病,這已是眾所周知。新的實驗證實抽煙
對健康具有更直接的影響。他希望該發現能夠對一些青少年煙民戒煙有所幫助。
總體來說, 吸煙者受傷率比一般人要高1.5倍。最常見的有扭傷,擦傷和類似肌腱炎的損傷。作者稱導致受傷的有害
因素在戒煙后仍持續一定時間,因為這次研究8個月后就結束了, 研究人員不能預測這種副作用能持續多久。Gardner
注意到吸煙能導致損傷,是因為吸煙能降低骨質密度,減緩傷口愈合。
● 被動吸煙的危害
被動吸煙比主動吸煙吸入的有害物質多得多,吸煙者吐出的冷煙霧中,煙焦油含量比吸煙者吸入的熱煙霧中多1倍,苯
并芘多2倍,一氧化碳多4倍。室內吸2支煙的污染比室外高20倍,同一個吸煙者共同生活患癌癥機會增加1.4倍,同2個
吸煙者共同生活患癌癥機會增加2.3倍。流行病學調查表明,丈夫吸煙的女性的肺癌患病率為丈夫不吸煙者的1.6-3.4倍
。據國際性的抽樣調查證實,吸煙致癌患者中的50%是被動吸煙者。必須大力提倡在公共場所禁煙。
煙草給社會帶來了沉重負擔,一個明顯的證據是醫療費用的增加。煙草行業稅收所帶來的經濟效益已經消融在醫療、
勞動力損失等社會支出之中。
吸煙對于患病率及死亡率之影響
根據許多國家研究調查顯示,吸煙者死亡率比非吸煙者多70%,特別是對于青少年族群有更明顯差別。在美國,吸煙
已成為健康之頭號殺手,同時引起每年35萬早產死亡、冠狀動脈疾病及肺癌。
吸煙對于各種疾病之影響:
1. 冠狀動脈疾?。好磕昙s有十萬人在美國因吸煙死于冠狀動脈心臟病,而吸煙者引起冠狀動脈心臟病者為不吸煙者
之8倍左右。
2. 腦血管疾?。何鼰熞彩且稹爸酗L”的重要危險因子之一。
3. 粥狀動脈硬化疾?。何鼰熣咂淠┥已貉h不良情形及惡化程度均明顯比不吸煙者快。
4.高血壓:吸煙雖不是直接引起高血壓之因素,但卻會使高血壓惡化而直接引起死亡。同時吸煙也會干擾抗高血壓藥
物之療效,使高血壓無法得到有效控制。
5.糖尿?。何鼰煏寡巧仙?,同時會干擾胰島素的吸收,所以對于糖尿病控制有不利影響。
6.慢性肺疾?。洪L期吸煙造成慢性肺疾病,最后形成慢性心肺衰竭。
7.吸煙者受孕機會下降,同時會延遲胎兒在子宮內生長,使胎兒平均重量少170克,出生后幼兒成長及智力發展均會
受到影響。
8.吸煙會干擾胃粘膜修護,故吸煙者其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機會均較不吸煙者高。
9.惡性腫瘤:吸煙容易罹患肺癌、口腔癌、喉癌、泌尿器官癌等。
被動吸煙即俗稱的“吸二手煙”,不吸煙者每日被動吸煙15分鐘以上者定為被動吸煙,又稱“強迫吸煙”或“間接吸煙”。在
日常生活中絕大多數人不可能完全避免接觸煙霧,因而成為被動吸煙者。當吸煙危害吸煙者本身健康的同時,二手煙也
影響非吸煙者。除了刺激眼、鼻和咽喉外,它也會明顯地增加非吸煙者患上肺癌和心臟疾病的機會,以及其它如呼吸疾
病等等,嚴重傷害人們的身體健康?,F在也有辦法能夠完全避免二手煙了。比如其中比較典型的就是k-smoker辦法,他
是模擬傳統抽煙過程,能夠避免二手煙的。
危害人體
據研究,香煙燃燒后的煙霧中含有四千多種有害物質,就醫學觀點來看可分為四大類: 一、一氧化碳,在香煙煙霧
中的濃度約萬分之四,與紅血球的結合力為氧和紅血球結合力的約210倍,所以一氧化碳被吸入人體后,紅血球輸送氧
氣的能力會降低,而使體內缺氧。 二、尼古丁,它在進入人體后會產生如下作用:四肢末梢血管收縮、心跳加快、血
壓上升、呼吸變快、精神狀況改變(變得情緒穩定或精神興奮),并促進血小板凝集,這是造成心臟血管阻塞、高血壓、
中風等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幫兇。 三、刺激性物質,這些物質不但會對眼睛、鼻腔和咽喉產生刺激,也會刺激支氣管黏
膜下腺體的分泌,導致急性支氣管發炎及慢性支氣管炎。 四、致癌物質,除公認的致癌物質尼古丁以外,煙霧中含有
較多的放射性元素,如釙,它們在吸煙時揮發,并隨著煙霧被人體吸收,在體內積蓄,不斷地釋放α射線,從而損傷機
體組織細胞,對人體免疫力造成破壞,為癌細胞生長創造環境。 毋庸置疑,以上的四大類有害物質對于煙民和二手煙
吸入者同樣有害。更值得注意的是,分流煙中的一些有害物質比主流煙含量更高,如一氧化碳,分流煙是主流煙的5倍
;焦油和煙堿是3倍;氨是46倍;亞硝胺(強烈致癌物)是50倍。研究結果也顯示,吸二手煙對身體影響與吸煙者相似,
因為對吸二手煙者的尿檢發現,他們的小便中也含有尼古丁等物質的代謝物。 吸煙危害健康已是眾所周知的事實,國
外一心理研究機構的一項研究結果表明,吸煙者的智力效能比不吸煙者減低10.6%。不同的香煙點燃時所釋放的化學物
質有所不同,但主要數焦油和一氧化碳等化學物質。香煙點燃后產生對人體有害的物質大致分為六大類: (1)醛類、
氮化物、烯烴類,這些物質對呼吸道有刺激作用。 (2)尼古丁類,可刺激交感神經,讓吸煙者形成依賴。 (3)胺
類、氰化物和重金屬,這些均屬毒性物質。 (4)苯丙芘、砷、鎘、甲基肼、氨基酚、其他放射性物質。這些物質均
有致癌作用。 (5)酚類化合物和甲醛等,這些物質具有加速癌變的作用。 (6)一氧化碳能減低紅血球將氧輸送到
全身去能力。
患癌幾率
專家指出,每日和吸煙者在一起呆上15分鐘以上,吸“二手煙”者的危害便等同于吸煙者。肺癌患者有75%因素最后追
究到吸煙上。每個人身上都有“原癌基因”,這種基因使人在胚胎時期能夠生長,但其應該在適當的時候停止起作用,否
則人就容易得癌,而吸煙可以使得這種基因再次開始起作用導致癌癥。讓人驚心的是,專家發現吸“二手煙”的危害幾乎
等同于吸煙。專家提醒,吸“二手煙”的危害更不容忽視,不吸煙者和吸煙者一起生活或者工作,每天聞到煙味一刻鐘,
時間達到一年以上的危害等同吸煙。
常吸容易患糖尿病
美國一份研究報告顯示,那些經常吸二手煙的人可能面臨患上隱性糖尿病,這使得他們罹患糖尿病的幾率變高。
2006年,美國阿拉巴馬州伯明翰市退伍軍人醫療中心對美國4座城市的4572人進行了長達15年的研究調查。結果顯示,
22%的吸煙者有可能出現葡萄糖耐受不良(即隱性糖尿病)的情況,而自己雖不吸煙但卻總是吸二手煙的人在這方面的風
險概率也達到了17%;戒煙成功的人為14%;從不吸煙且不吸二手煙的人為12%。 專家指出:“研究結果顯示,主動
吸煙或被動吸煙均可以導致年輕人出現葡萄糖耐受不良的危險。而吸二手煙也是導致一個人出現葡萄糖耐受不良的新的
危險因素。”專家認為,如果人的身體出現了葡萄糖耐受不良的情況,那么體內的血糖水平會隨之提高,罹患糖尿病的
幾率將非常高。
吸煙與肺癌
研究同時發現,對于占肺癌總數35~40%的腺癌型患者,此種藥物有效率為40%;如果是女性患者,這一數字為60%
;而患者又不吸煙的話,有效率達到70%。而相對應的吸煙、非腺癌型的男性肺癌患者對藥物的有效率僅為10%~15%
,基本對此藥物不敏感。這與該藥生產廠家在全球20多萬肺癌患者、為期6年的跟蹤觀察得出的結論基本一致。
10%嬰兒猝死因二手煙
煙草燃燒時釋放出的有害化學物質,多數能透過胎盤去“騷擾”無辜的寶寶。 一氧化碳等有毒的氣體,會使母體血氧
濃度降低,進而導致胎兒缺氧;煙草中成癮性的毒品尼古丁,能引起血管狹窄,使血流減慢,這意味著提供給胎兒的營
養和氧氣將會減少,容易造成嬰兒早產。早產兒易出現呼吸、消化、體溫調節等功能障礙,甚至出生不久便死亡。 吸
煙孕婦所生的孩子發生出生低體重的幾率明顯增大,這會引起嬰兒早期的健康問題,同時也是嬰兒死亡的重要原因,有
10%的嬰兒猝死是由被動吸煙引起的。 吸煙女性分娩嬰兒的畸形率明顯高于不吸煙者,所生下的子女中,弱智者、患
精神病的比率比較高。 女性哺乳期吸煙,能使乳汁分泌減少,尼古丁還可隨血液進入乳汁。每天吸煙10-20支的婦女
,在1公斤乳汁中可分離0.4-0.5毫克的尼古丁,尼古丁會通過乳汁帶給嬰兒,這對嬰孩健康是嚴重威脅。 嬰兒出生
后,彌漫在空氣中的煙霧會使嬰兒呼吸吃力,新生兒呼吸綜合征的發病率要高得多,因此,更容易患感冒、支氣管炎、
肺炎、支氣管哮喘等呼吸系統疾病和肺的感染性疾病。在煙霧籠罩下的孩子體格發育遲緩,更易出現煩躁不安、哭鬧現
象,更難喂養,同時耳、鼻、喉部感染的機會也增加,聽力也會受影響。
二手煙對兒童的傷害
二手煙對兒童的危害
以美國為例,據美國一家專業研究機構1998年的評估結果顯示,哮喘病每年給美國經濟造成的損失達126億美元,約
1500萬美國人遭受哮喘病折磨,其中500萬是兒童。從1980年起,美國5歲以下的兒童哮喘病發病率有較大增長。據統
計,美國每年約有5100人死于哮喘病,平均每天14人。哮喘每年導致美國兒童1400萬個缺課日,成為影響兒童學習最
嚴重的慢性病。 據美國環保局的一份報告指出,兒童是環境污染的最大受害者。通常,兒童會經歷比成年人更高的環
境暴露,按每磅體重算,他們比成年人要呼吸更多的空氣,從而會吸入更多的污染物。再加上兒童好動、自我保護能力
較差、免疫功能不健全等原因,使得他們最易受到污染物的傷害。 二手煙是最常見的危害兒童健康的污染物。據世界
衛生組織評估,二手煙對兒童健康的危害主要有:引發兒童哮喘、幼兒猝死綜合癥、氣管炎、肺炎和耳部炎癥等。二手
煙的暴露導致20萬到100萬患哮喘病的美國兒童的發病次數增加,癥狀加重;約有15萬到30萬18個月以下的嬰幼兒所患
的呼吸道疾病,以及一種中耳積液的兒童病增加流行等都與二手煙有關,這其中,每年約有7500人到1.5萬人需要住院
治療;另外,美國每年約有1900到2700例的嬰兒猝死綜合癥也被認為與二手煙的污染有關。 二手煙還是引發兒童哮喘
的主要刺激因素。一項研究表明,二手煙與房間里的螨蟲聯合作用,可以使學齡前兒童的哮喘病發病率更高,特別是雙
親吸煙的家庭,其子女患相關疾病的幾率遠大于不吸煙家庭的孩子。美國環保局在向國會的報告中曾指出:兒童是美國
最珍貴的資產,兒童的健康關系到美國未來國民的素質和國際競爭力。 為了保護兒童免遭二手煙的危害,美國啟動了
一系列國家行動:其中在2000年之前完成的三項主要室內環境污染物的評估中,就包括二手煙;早在1989年啟動的國
家哮喘教育和預防程序;1997年啟動的具有高度優先權的兒童環境風險總統特別工作組以及去年啟動的無煙家庭保證行
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