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室做質控的目的是為了監控檢測系統的狀態,因此選擇質控品最重要的原則,就是如實的反映檢測系統的實際狀態。因此好的質控品必然要保證以下幾點都能做好。
一、良好的穩定性
質控品的穩定性分兩方面,一是不開瓶穩定性,一是開瓶穩定性。不開瓶穩定性決定了質控品每個批次的效期,實驗室在繪制質控圖的時候需要計算靶值和標準差,而想保證這兩個參數準確需要有長期大量的質控數據,要覆蓋實驗室的各項實際變化,比如試劑的批間差,校準品的批間差等等,才能繪制符合檢測系統正常狀態的質控圖,才能及時有效的發現檢測系統異常情況。另外各項質控相關的法規均規定了更換質控品批號需要做新舊批號質控品的平行比對,這樣,使用效期長的質控品可以減少平行比對的頻率,從而減少工作量并降低實驗室因平行比對產生的成本。
開瓶穩定性好可以保證每瓶質控品最大程度被應用,減少浪費,最理想狀態是在開瓶后,瓶內質控品完全被使用,因此選擇質控品時要注意根據開瓶穩定期和實驗室的使用頻次和每次檢測用量,來選擇符合實驗室的規格裝量。
二、瓶間差小
實驗室做質控的目的是如實反映檢測系統的狀態。但日常檢測的實驗室CV則包含了檢測系統的CV和質控品瓶間的差異。因此只有讓質控品甁間差異最小,才能真正體現檢測系統的真實情況。需要強調的是,各個實驗室在使用冷凍干燥的質控品時,操作人員要執行標準的操作流程,并重視復溶前、復溶中和復溶后的每一個環節。這是確保質控品在使用中可靠性的關鍵。包括復溶前水的選擇;移液管的選擇和清潔、保存;認真閱讀說明書,注意任何會影響質控液質量的環節等。只有認真閱讀說明書,才知道哪些分析物可以分裝保存,哪些是不可實施的。復溶中要確實完全按照廠商說明書要求,進行質控品的復溶和混勻等。復溶后一定要妥善保存和做好分析前準備,避免可能引入人為導致的瓶間差,影響對檢測系統的評價。而使用液體質控品可以減少復溶過程引入的瓶間差,目前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實驗室開始使用液體質控品。
三、質控品的濃度水平
醫學決定水平具有相當重要的臨床意義,因此實驗室的檢測系統在醫學決定水平值附近能否檢測準確至關重要,要對這一點進行有效的監控,就要選擇濃度范圍在醫學決定水平值附近的質控品。
日常操作中還要監控檢測系統的校準曲線是否發生變化,可報告范圍內的結果是否出現了明顯偏差,因此還要選擇可報告范圍的上限和下限值處濃度的質控品。
有些實驗室習慣用一個水平的質控品監控檢測系統,但是一個水平的質控品只能代表可報告范圍內的一個點,無法反映其他較高或較低濃度水平的分析物的檢測結果。常規質量控制如果想有較好的效果,應該在醫學決定水平濃度處選擇一個質控品,另外在可報告范圍的上下限值濃度處再各選一個質控品,也就是說至少選擇3個濃度的質控品。
四、多項目復合質控品
(1)精簡實驗室質控品種類,并減少質控品的儲存成本。
可以想象一下如果實驗室所有的質控品都是單項質控品就應該有感受了,每天早上從冰箱里找質控品就要消耗大量時間,另外每個質控品都需要單獨的容器,裝在冰箱里需要占用很大的空間。
(2)減少工作量,提升工作效率。
如果都是單項質控品,每天早上開瓶取樣檢測也是很大的工作量,另外每個質控品的效期可能也不是一致的,這么多質控品的效期管理和訂貨也會變成實驗室的負擔。
(3)減少因質控品失效或死體積導致的浪費。
復合程度高,開瓶后質控品使用就快,在開瓶有效期內就可以用完,避免失效扔掉。另外試劑杯是有死體積的,因為加樣針跟試劑杯底部要留有一定距離。如果實驗室都是單項質控品,則每個質控品都要倒入一個試劑杯,需要分裝的試劑杯越多,則死體積的浪費就越多。
從以上幾點可以看出,質控品的復合程度越高,上述的幾種損失就越小。
五、質控品數據比對
實驗室做質控不只要考慮檢測系統的重復性,還要考慮是否有偏倚的存在。因為實驗室的總誤差是由隨機誤差和系統誤差共同組成的。
我們可以通過跟其他實驗室的質控數據進行比對以確認是否存在問題,理想的比對是找到另外一些使用相同檢測系統(包括使用的儀器,試劑及校準品以及相關批號都一致)的實驗室,檢測相同樣本來比較,如果檢測值一致,則可認為本實驗室系統正常;反之,如果本實驗室檢測值與其他實驗室的檢測結果不一致,則認為系統存在問題,需要糾正。
對于大多數實驗室來說找到一定數量的使用相同檢測系統的實驗室進行比較是件困難的事情,這個時候可以參加大型的室內質控室間比對計劃,在比對系統中可以較容易的找到與實驗室檢測系統比較一致的比對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