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驗結果解釋及隱私保護制度
合理的解釋檢驗結果應考慮以下幾個方面的因素
一.參考范圍1969年Grasbeck推薦用參考值一詞代替正常值,至1977年得到公認。于1978年國際化學聯合會推薦有關實用方案。通常參考范圍的確定是以大多數人常見的數據為基礎,也就是參考總體中的99%、95%與80%的參考個體所分布的范圍,其余則為可疑或異常。用于臨床疾病診斷時,常以95%的參考個體測定值的分布范圍為參考范圍,其余5%參考個體被劃為異常。參考范圍是解釋檢驗結果正常與否的依據,但必須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二..生物屬性帶來參考范圍的差異主要是年齡、性別、民族、居住地域及妊娠等原因引起的差異。
三.檢驗方法不同引起的差異目前,對于同一項目的檢測方法可能有多種;即使使用同一種檢測方法,由于儀器不同及試劑的來源不同檢測結果也不完全相同。因此各實驗室應建立自己的參考范圍,簡單地引用文獻、國外甚至廠商介紹的參考范圍不可取。
四..注意兩類錯誤問題目前參考范圍的制定多數是根據正態分布的原理,以均值±2 s作為參考范圍的上限、下限,不論用什么方法,總是有少數正常人的測定值作為異常值來對待,而在患者中,又有少數人測定值在參考范圍內。前者為第一類錯誤,即假陽性的錯誤,后者為第二類錯誤,即假陰性錯誤。盡管這兩種錯誤發生的概率較小,屬小概率事件,但解釋結果時必須注意。根據這兩類錯誤基本上發生在參考范圍上限、下限附近,因此當測定值接近參考范圍上限、下限時,臨床上不要輕易下正常或異常的判斷,最好過一段時間復查以對比分析。
五..臨界值的問題在定性測定中,判斷陰性、陽性存在臨界值的問題。目前許多定性測定、快速測定的方法(如干化學方法、膠體金免疫層析法等)不同廠家的試劑條,其靈敏度并不相同,因此判斷陰性、陽性的臨界值并不相同,如測定糞便隱血,用化學方法的試紙條,靈敏度為0.2 mg/L,而膠體金免疫層析的方法可達5 pg/L。尿10項測定中,不同儀器、不同試紙條出的結果是不同的。如尿蛋白測定“+”檢出限低值為300 mg/L,高值為2 500 mg/L,而且這些快速方法與常規方法的臨界值也不相同,如用膠體金免疫層析法做HBsAg測定,其敏感度一般為2 ng/ml,但ELISA法測定可達到0.5 ng/ml甚至更低。在目前對許多試驗臨界值如何界定尚無同一規定時,臨床解釋結果時務必充分注意。
六..敏感度及特異性敏感度及特異度是反映該檢驗項目臨床應用價值的兩項重要指標,所謂“敏感度”指的是某病患者該試驗陽性的百分率,“特異度” 指非該病患者該試驗陰性的百分率。當前沒有一個項目其敏感度及特異度都達到100%,因此存在著一定的假陰性或假陽性。一般來說敏感度高的試驗陰性時對排除某病有價值,特異度高的試驗陽性時對確診某病有意義。根據概率論的原理,可以根據該項試驗的敏感度及特異度,計算出陽性似然比,并根據驗前概率推算出驗后概率,對臨床診斷幫助意義更大。
七.醫學決定水平醫學決定性水平是一個閾值,高于或低于該值,據此決定對患者采取適當的措施。醫學決定水平的應用可在臨床診斷中排除或確認某種情況,或對某種疾病進行分級或分類,可提示醫生采取不同處理的措施。例如:血清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的測定,其參考值范圍為5 U/L~40 U/L。它有三個決定性水平,第一個決定性水平為≤20 U/L,可排除許多與ALT升高有關的病種;第二個決定性水平為>60 U/L,對引起ALT增高的各種疾病均應考慮,并應進行其他檢查以求確診;第三個決定性水平為>300 U/L,通常與急性肝細胞損傷有關,如病毒性肝炎、中毒性肝炎等。
八.動態觀察判斷
1“窗口期”的問題在病毒性感染的疾病中比較明顯,即使感染了某種病毒,其標志物的檢測在一定時間內,可能出現陰性,對此情況,可采取間隔一定時間后在行復查的辦法予以核實。
2標本質量問題當檢測結果異常時或檢測結果與臨床不符時,應檢查標本采集、保存、送檢情況,有無溶血、乳糜血,還應考慮藥物影響等等,均應循證后進行復查。
3兩次檢驗結果有差異的判斷在除外標本采集錯誤或不合格的情況下,主要考慮有兩種情況:病情確實有了變化;試驗誤差引起。檢查室內質控對于區分這兩種情況會有所幫助,但有時僅憑2次檢查很難區別,可以多次檢查后,從檢驗結果的變化趨勢可以作出判斷。
九.注意保護患者的隱私,涉及患者隱私的結果必須保密,不得外露.
(一)、 患者隱私權主要涉及內容包括:患者個人身體的秘密,主要指患者的生理特征、生理心理缺陷和特殊疾病,如奇特體征、性器官異常,患有性病、婦科病等;患者的身世和歷史秘密,包括患者的出生、血緣關系,如系非婚生子女、養子女、生育婚戀史及其他特殊經歷:患者的性生活秘密,包括夫妻性生活、未婚先孕、墮胎、性功能缺陷等;患者的家庭生活和社會關系秘密,包括夫妻生活關系,家庭倫理關系、親屬情感狀況和其他各種社會關系。
(二)、 醫療行為中有意識無意識地侵犯病人隱私的情形有如下幾種:
1. 醫生詢問病情隱私被候診患者或他人“旁聽”;
2. 化驗單隨時公開引出各種有關隱私被泄露;
3. 醫學觀摩未經病人同意隱私變成活教材;
4. 床頭卡曝光病情泄露患者疾病隱私;
5. 以書面形式(撰寫醫學論著、科研論文等)公開病人隱私;
6. 少數醫、技、管人員以口頭形式宣揚病人隱私;
7. 病案管理人員因工作疏忽造成病案損壞、丟失、被盜而發生病人隱私泄露;
8. 電子病案技術的應用,由于網絡系統不完善、操作人員不注意保密,密碼被他人竊取進入醫生、護士工作站,病人隱私被泄露;
9. 少數院外辦案人員調閱、復印病歷,窺探到與本案無關的病人隱私內容,予以宣揚。
( 三)、 為保護患者隱私,醫護人員應做到如下幾點:
1. 強化法律意識,提高道德修養。加強職業道德教育,嚴格區分正常介入隱私和利用職務之便侵犯患者隱私的界限,醫務人員應按照技術操作規程辦事。不僅執行職務的程度和方式必須合法,而且介入患者隱私行為的形式和內容也必須合法。即介入患者隱私的行為完全是基于診療患者疾病的目的,如檢查女性患者必須有女護士在場;一般性體檢沒有必要裸露身體,特殊檢查的確需要病人裸露檢查時,必須向病人說明原因,并要求其他醫護人員在場;在診療中與治病無關的事不做,與診斷無關的話不問。
2. 強化保密意識,提高職業自律性。衛生部頒布的《醫務人員醫德規范及實施辦法》明確要求醫務人員做到“為患者保守秘密,不準泄露患者隱私與秘密”。《執業醫師法》明文規定醫師在執業活動中,有“關心、愛護、尊重患者的隱私”的義務,病案管理人員對病人的隱私了解較多,工作中對病人的隱私要嚴格保密,守口如瓶,不得外泄,不得宣揚、任意傳播;更不能利用工作之便索取非法利益。
3. 加強患者的維權意識,提高病人自我保護能力。為了便于醫生準確診斷,應積極主動配合,講清有關個人秘密。同時,患者應懂得自己享有的一些權利,如要求醫務人員為其保密,有權拒絕回答與診治疾病無關的詢問;當需要患者在就診時協助醫院完成教學或科研任務,并且在此過程有可能涉及患者隱私時,必須明確告知患者,并且要經過患者同意后方可進行。患者必須有知情同意權,醫院應該履行義務告知權。對醫務人員干涉、侵害自己隱私的行為患者有權向有關部門和領導反映,要求處理;對嚴重侵犯自己隱私,并造成一定后果的行為,要學會運用法律武器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捍衛自己的人格尊嚴。
4. 加強就醫環境的改造、設施更新,使病人隱私能夠得到最大限度的保護,建立單獨隔離小診室、急救室、注射室、換藥室,男女病房分開。男醫生檢查女病人隱私部位要有屏障遮掩且要有女護士在場。檢驗人員要妥善保管好病人化驗單,核對好被檢驗者后方發給其檢驗結果單。為了不暴露病人病情隱私,將床頭卡片內容只填寫科室、姓名、性別、年齡等。
5. 加強病案管理與監督,提高病案使用者保護病人隱私權的意識。認真落實病案借閱制度、病案的外調、復印制度、病案保密制度,不得以口頭形式、或書面形式公開病案中的隱私。
十.對于一類或二類傳染病應該按照國家相關規定積極上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