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人心中都會在意也會關心自己的大便性狀。
健康的成年人的大便,80%是水分,剩下的20%的其中1/3是食物殘渣,1/3是腸內細菌,1/3是新城代謝脫落的腸黏膜。
人體腸道有大量細菌生長,尤以大腸為多,大概有400種之多,每克大便大約有1千億個細菌。
這些正常菌群產生許多人體需要的養分,如維生素k,葉酸,維生素B等,菌群的穩定也起到抑制外來致病菌的作用。
以下幾點來說明什么樣的大便是健康的:
1、每個人的大便可能形狀顏色千奇百怪,黃色、橙色、褐色或者綠色的,各種各樣,但這些都不意味著不正常。
細長的大便可能只意味著你的肛門括約肌比較緊而已,而不是因為你的消化不良。
大便的質地也只是反應了大便在你的腸道停留了多長時間,而這個跟你所吃食物中纖維的含量有關:
軟軟的散開的大便說明食物中不可溶纖維比較多,
而成型的相對蒼白的大便可能意味著你吃的食物中可溶纖維較多,所以大便在腸道停留的是時間較短一些。
過硬的大便則意味著食物纖維不夠。
很多女性在生理期間也可能出現大便習慣和性狀顏色的改變,這都是正常的現象。
2、食物會改變大便顏色。
比如玉米,甜菜,芝麻等等。食物纖維通常不被人體消化吸收,所以植物纖維,比如玉米,番茄皮,皮果皮,菠菜等,吃下去就會從大便排出來,影響大便的形狀和顏色。
看見大便里有明顯的食物纖維不意味著你的消化吸收不良,也更不意味著你的腸道功能有問題。
與其擔心大便中的纖維,顏色,氣味,不如把它看成前日你吃下去的美食的殘留。
3、如果你排大便時候沒有什么痛苦或者困難,那基本上你的大便都是正常的。
不用太在意大便的形狀顏色是否“完美”與否。判斷大便健康與否最好的辦法是看它是否影響你的生活質量。
便便出現哪些情況需要注意
但是如果出現下列情況,就需要亮紅燈、需要注意了,因為也許意味著疾病正在發生。
1 大便的習慣突然改變
如果上廁所的規律,次數突然變了,而最近又沒有改變飲食習慣,這通常不是什么好的信號。
比如說,通常大便是粗的,突然變的很細,那有可能是得了直腸癌了,需要去看醫生做個詳細檢查。
平時一天一次的,突然變成一天好幾次,也需要警惕。
2 大便帶血
大便帶血可以是紅的,也可以是黑的,甚至是黑的發亮的,也可以是褐色的。
大便之后少量的鮮血,通常是痔的表現,但也可能是更加嚴重的問題,比如大腸炎或者腸癌。
遇到這種情況最好是讓專業醫生來判斷。
3 鉛筆一樣細的大便
如果突然開始大便變的很細,就需要警惕了,尤其是中年人,因為這有可能是直腸癌的變現。
腫瘤壓迫腸道,使得大便通過的空間變小,因此變得細長了。
4 黑便
如果不是吃了很多黑色的食物的話,很黑的大便通常是因為上消化道出血后,血液被胃液酸化,血紅蛋白就會變得很黑。
通常見于十二指腸潰瘍,胃炎,胃潰瘍,食道靜脈曲張等等。
但如果有吃藥,比如鐵劑,食用碳,也會出現黑便。
雖然大家都很厭惡談論大便,但有時候,大便不但不可惡,反而是拯救我們的哨兵。如果出現了上述異常情況,極有可能是癌的信號,請及時看醫生。
小知識
結腸直腸癌是胃腸道中常見的惡性腫瘤,早期癥狀不明顯,隨著癌腫的增大而表現排便習慣改變、便血、腹瀉、腹瀉與便秘交替、局部腹痛等癥狀,晚期則表現貧血、體重減輕等全身癥狀。
其發病率和病死率在消化系統惡性腫瘤中僅次于胃癌、食管癌和原發性肝癌。
本病應該做到早期診斷。
對于近出現排便習慣改變或血便的病人,應不失時機地進行直腸指診、纖維結腸鏡檢查。對可疑病灶能夠在直視下采取活體組織檢查,對提高診斷的準確率,尤其對微小病灶的早期診斷很有價值。
糞便隱血試驗是一種簡單易行的早期診斷的初篩方法,它雖然沒有特異性,對待持續、反復潛血陽性而又無原因可尋者,常警惕有結腸癌的可能性,尤其對右半結腸癌更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