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成人小视频|咬住花蒂吹潮h小核h|香蕉草莓视频|91高清视频无遮挡物

論文匯編
論文匯編
當前位置:首頁 - 論文匯編

關于印發醫療機構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工作手冊(試行 第二版)的通知

文章來源:發布時間:2021年01月11日瀏覽量: 字體:

69.9K

關于印發醫療機構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工作手冊(試行
第二版)的通知



聯防聯控機制醫療發〔2020〕313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領導小組、指揮部):



為指導各地進一步做好醫療機構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工作,我們組織專家對《醫療機構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工作手冊(試行)》進行了修訂完善,形成《醫療機構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工作手冊(試行第二版)》。現印發你們,請參照執行。







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聯防聯控機制醫療救治組



2020年12月28日





(信息公開形式:主動公開)











醫療機構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工作手冊



(試行第二版)





為落實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關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工作的指導意見》(國發明電〔2020〕14號)要求,進一步規范新型冠狀病毒(以下簡稱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的技術人員、標本單采、標本混采、標本管理、實驗室檢測、結果報告等工作,保證檢測質量,提高檢測效率,滿足新冠病毒核酸檢測需求,特制定本手冊。本手冊適用于所有開展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的醫療機構。



一、技術人員基本要求



(一)采樣人員。從事新冠病毒核酸檢測標本采集的技術人員應當經過生物安全培訓(培訓合格),熟悉標本種類和采集方法,熟練掌握標本采集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項,做好標本信息的記錄,確保標本質量符合要求、標本及相關信息可追溯。



(二)檢測人員。實驗室檢測技術人員應當具備相關專業的大專以上學歷或具有中級及以上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并有2年以上的實驗室工作經歷和基因檢驗相關培訓合格證書。實驗室配備的工作人員應當與所開展檢測項目及標本量相適宜,以保證及時、熟練地進行實驗和報告結果,保證結果的準確性。



二、標本采集基本要求



(一)基本原則。



1.各醫療機構的檢測能力應當與門急診就診人次、住院人次等診療量相匹配,并與采集的標本量相適應,避免采集數量明顯超出檢測能力導致的標本積壓、標本失效、檢測結果反饋遲緩等問題。



2.各醫療機構在采集標本時,要根據不同采集對象設置不同的采樣區域,將發熱患者與其他患者、“愿檢盡檢”人群分區采樣,避免交叉感染。



3.標本采集應當在滿足本機構發熱門診、住院患者、陪護人員及院內職工的檢測需求基礎上,進一步保障其他重點人群“應檢盡檢”和一般人群“愿檢盡檢”的要求。



(二)采樣點設置。醫療機構設置新冠病毒采樣點應當遵循安全、科學、便民的原則。采樣點應當為獨立空間,具備通風條件,內部劃分相應的清潔區和污染區,配備手衛生設施或裝置。采樣點需設立清晰的指引標識,并明確采樣流程和注意事項。設立獨立的等候區域,盡可能保證人員單向流動,落實“1米線”間隔要求,嚴控人員密度。



(三)人員配置及防護要求。每個采樣點應當配備1-2名采樣人員。合理安排采樣人員輪替,原則上每2-4小時輪崗休息1次。采樣人員防護裝備要求:N95及以上防護口罩、護目鏡、防護服、乳膠手套、防水靴套;如果接觸患者血液、體液、分泌物或排泄物,戴雙層乳膠手套;手套被污染時,及時更換外層乳膠手套。每采一個人應當進行嚴格手消毒或更換手套。



(四)采樣流程。各醫療機構應當建立新冠病毒核酸檢測采樣操作流程制度,根據采樣對象類別確定具體采樣流程,包括預約、繳費、信息核對、采樣、送檢、報告發放等。應當利用條碼掃描等信息化手段采集受檢者信息。標本采集前,采樣人員應當對受檢者身份信息進行核對,并在公共區域以信息公告形式告知核酸檢測報告發放時限和發放方式。每個標本應當至少記錄以下信息:1.受檢者(患者)姓名、身份證號、居住地址、聯系方式;2.采樣單位名稱、標本編號,標本采集的日期、時間、采集部位、類型、數量等。



(五)采樣管選擇。人群篩查應選擇具有病毒滅活功能如含胍鹽(異硫氰酸胍或鹽酸胍等)或表面活性劑的采樣管。首選含胍鹽的采樣管。發熱門診或急診的快速檢測,則根據所用的核酸檢測試劑的要求確定采樣管。



(六)采集方法。應當采集呼吸道標本,包括上呼吸道標本(首選鼻咽拭子等)或下呼吸道標本(呼吸道吸取物、支氣管灌洗液、肺泡灌洗液、深咳痰液等)。其中,重癥病例優先采集下呼吸道標本;根據臨床需要可留取便標本。對集中隔離人員,要通過鼻咽拭子采集上呼吸道標本;對其他人員,要首選鼻咽拭子。



1.鼻咽拭子。采樣人員一手輕扶被采集人員的頭部,一手執拭子貼鼻孔進入,沿下鼻道的底部向后緩緩深入,由于鼻道呈弧形,不可用力過猛,以免發生外傷出血。待拭子頂端到達鼻咽腔后壁時,輕輕旋轉一周(如遇反射性咳嗽,應停留片刻),然后緩緩取出拭子,將拭子頭浸入含2~3ml病毒保存液的管中。



2.口咽拭子(無法采集鼻咽拭子時可選用)。被采集人員先用生理鹽水漱口,采樣人員將拭子放入無菌生理鹽水中濕潤(禁止將拭子放入病毒保存液中,避免抗生素引起過敏),被采集人員頭部微仰,嘴張大,并發“啊”音,露出兩側咽扁桃體,將拭子越過舌根,在被采集者兩側咽扁桃體稍微用力來回擦拭至少3次,然后再在咽后壁上下擦拭至少3次,將拭子頭浸入含2~3ml病毒保存液的管中,尾部棄去,旋緊管蓋。



3.深咳痰液。要求患者深咳后,將咳出的痰液收集于含3ml采樣液的50ml螺口塑料管中。如果痰液未收集于采樣液中,可在檢測前,加入2~3ml采樣液,或加入與痰液等體積的含1g/L蛋白酶K的磷酸鹽緩沖液將痰液化。



4.鼻咽或呼吸道抽取物。用與負壓泵相連的收集器從鼻咽部抽取粘液或從氣管抽取呼吸道分泌物。將收集器頭部插入鼻腔或氣管,接通負壓,旋轉收集器頭部并緩慢退出,收集抽取的粘液,并用3ml采樣液沖洗收集器1次(亦可用小兒導尿管接在50ml注射器上來替代收集器)。



5.支氣管灌洗液。將收集器頭部從鼻孔或氣管插口處插入氣管(約30cm深處),注入5ml生理鹽水,接通負壓,旋轉收集器頭部并緩慢退出。收集抽取的粘液,并用采樣液沖洗收集器1次(亦可用小兒導尿管接在50ml注射器上來替代收集)。



6.肺泡灌洗液。局部麻醉后將纖維支氣管鏡通過口或鼻經過咽部插入右肺中葉或左肺舌段的支管,將其頂端契入支氣管分支開口,經氣管活檢孔緩緩加入滅菌生理鹽水,每次30~50ml,總量100~250ml,不應超過300ml。



三、標本管理基本要求



(一)標本包裝。所有標本應當放在大小適合的帶螺旋蓋內有墊圈、耐冷凍的標本采集管里,擰緊。容器外注明標本編號、種類、姓名及采樣日期。將密閉后的標本放入大小合適的塑料袋內密封,每袋裝一份標本。



(二)標本送檢。標本采集后室溫放置不超過4小時,應在2-4h內送到實驗室。如果需要長途運輸標本,應采用干冰等制冷方式進行保存,嚴格按照相關規定包裝運輸。



(三)標本接收。標本接收人員的個人防護按采樣人員防護裝備執行。標本運送人員和接收人員對標本進行雙簽收。



(四)標本保存。用于病毒分離和核酸檢測的標本應當盡快進行檢測;含胍鹽保存液采樣管采集的標本可根據采樣管說明書要求的保存條件及時間要求進行運送和保存。24小時內無法檢測的標本則應置于-70℃或以下保存(如無-70℃保存條件,則于-20℃冰箱暫存)。



境外高風險區域人群以及新冠肺炎患者的密接者和密接者的密接者等集中隔離人員的核酸檢測標本,檢測后,應當在-20℃保存7天。其他一般人群篩查標本,則可在-4℃保存24小時。應當設立專庫或專柜單獨保存標本。標本運送期間避免反復凍融。



四、實驗室管理基本要求



(一)實驗室資質要求。開展核酸檢測的實驗室,應當符合《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424號)和《醫療機構臨床基因擴增檢驗實驗室管理辦法》(衛辦醫政發〔2010〕194號)有關規定,具備經過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審核備案的生物安全二級及以上實驗室條件,以及臨床基因擴增檢驗實驗室條件。獨立設置的醫學檢驗實驗室還應當符合《醫學檢驗實驗室基本標準(試行)》《醫學檢驗實驗室管理規范(試行)》等要求。



(二)實驗室分區要求。原則上開展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的實驗室應當設置以下區域:試劑儲存和準備區、標本制備區、擴增和產物分析區。這3個區域在物理空間上應當是完全相互獨立的,不能有空氣的直接相通。各區的功能是:



1.試劑儲存和準備區:貯存試劑的制備、試劑的分裝和擴增反應混合液的制備,以及離心管、吸頭等消耗品的貯存和準備。



2.標本制備區:轉運桶的開啟,標本的滅活(適用時),核酸提取及其加入至擴增反應管等。



3.擴增和產物分析區:核酸擴增和產物分析。



根據使用儀器的功能,區域可適當合并。如采用標本加樣、核酸提取及擴增檢測為一體的自動化分析儀,標本制備區、擴增和產物分析區可合并。



(三)主要儀器設備。實驗室應當配備與開展檢驗項目相適宜的儀器設備,包括核酸提取儀、醫用PCR擴增儀、生物安全柜、病毒滅活設備(適用時,如水浴鍋等)、保存試劑和標本的冰箱和冰柜、離心機、不間斷電源(UPS)或備用電源等。



(四)實驗室檢測。實驗室接到標本后,應當在生物安全柜內對標本進行清點核對。按照標準操作程序進行試劑準備、標本前處理、核酸提取、核酸擴增、結果分析及報告。實驗室應當建立可疑標本和陽性標本復檢的流程。



1.試劑準備。應當選擇國家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批準的試劑,并在選擇標本采樣管和核酸提取試劑時,使用試劑盒說明書上建議的配套標本采樣管和提取試劑。核酸提取方法與標本保存液和滅活方式相關,有些核酸提取試劑(如磁珠法或者一步法),容易受到胍鹽或保存液中特殊成分的影響,特別是一步法提取多需要使用試劑廠家配套的標本采樣管。



2.標本前處理。已經使用含胍鹽的滅活型標本采樣管的實驗室,這一環節無需進行滅活處理,直接進行核酸提取,而使用非滅活型標本采樣管的實驗室,則有56℃孵育30分鐘熱滅活的處理方式。



3.核酸提取。將滅活后的標本取出,在生物安全柜內打開標本采集管加樣。核酸提取完成后,立即將提取物進行封蓋處理。在生物安全柜內將提取核酸加至PCR擴增反應體系中。



4.核酸擴增。將擴增體系放入擴增儀,核對擴增程序是否與試劑說明書相符,啟動擴增程序。擴增后反應管不要開蓋,直接放于垃圾袋中,封好袋口,按一般醫療廢物轉移出實驗室處理。



五、實驗室質量控制與管理



各醫療機構應當加強核酸檢測質量控制。應選用擴增檢測試劑盒指定的核酸提取試劑和擴增儀。



(一)性能驗證。在用于臨床標本檢測前,實驗室應對由提取試劑、提取儀、擴增試劑、擴增儀等組成檢測系統進行必要的性能驗證,性能指標包括但不限于精密度(至少要有重復性)和最低檢測限。建議選用高靈敏的試劑(檢測限≤500拷貝/ml)。



(二)室內質控。實驗室應按照《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關于醫療機構開展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有關要求的通知》(國衛辦醫函〔2020〕53號)要求規范開展室內質控。每批檢測至少有1份弱陽性質控品(第三方質控品,通常為檢出限的1.5-3倍)、3份陰性質控品(生理鹽水)。質控品隨機放在臨床標本中,參與從提取到擴增的全過程。在大規模人群篩查時,因人群流行率極低(<0.1%),一旦出現陽性結果,對陽性標本采用另外一到兩種更為靈敏且擴增不同區域的核酸檢測試劑對原始標本進行復核檢測,復核陽性方可報出。



(三)室間質評。實驗室應常態化參加國家級或省級臨床檢驗中心組織的室間質評。對檢測量大以及承擔重點人群篩查等任務的實驗室,要適當增加室間質評頻率。不按要求參加室間質評的,或室間質評結果不合格的,或檢測結果質量問題突出的,不得開展核酸檢測。



六、核酸檢測結果反饋基本要求



(一)報告時限。對于發熱門診、急診患者,在6小時內報告核酸檢測結果;對于普通門診、住院患者及陪護人員等人群,原則上在12小時內報告結果;對于“愿檢盡檢”人群,一般在24小時內報告結果。醫療機構應當為受檢者出具檢測報告,并告知其查詢方式,不得以任何理由不出具檢測報告。



(二)檢測報告。各醫療機構應當按照《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報告單》的參考樣式出具檢測報告(見附件1),在衛生健康行政部門的規定下,互認檢測結果。醫療機構可采用紙質、快遞、網絡或信息化系統等多種形式,發放核酸檢測報告,并注意保護個人隱私。發現核酸檢測陽性結果時應按相關要求在12小時內報告。



七、核酸檢測安全管理



(一)標本安全管理。標本轉運箱封閉前,須使用75%酒精或0.2%含氯消毒劑噴灑消毒。標本包裝應符合國際民航組織文件Doc9284《危險品航空安全運輸技術細則》的PI602分類包裝要求。根據當前版本的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危險品規則》,SARS-CoV-2感染疑似和確診患者標本屬于UN3373B類生物物質,涉及外部標本運輸的,應按照B類感染性物質進行三層包裝。疑似或確診患者標本應標示有特殊標識,并進行單獨轉運。檢測完成后的剩余標本,可在結果報告發出到達其保存時限要求后,如為檢測前非滅活標本,則裝入專用密封廢物轉運袋中進行壓力蒸汽滅菌處理,隨后隨其他醫療廢物一起轉運出實驗室進行銷毀處理;如為檢測前已滅活標本,則無需高壓滅活,直接按醫療廢物一起轉運出實驗室進行銷毀處理。



(二)實驗室檢測安全管理。



1.基本要求。核酸檢測應當在生物安全二級實驗室進行,并應在生物安全風險評估的基礎上,采取適當的個體防護措施,包括手套、口罩和隔離衣等。開展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的實驗室應當制定實驗室生物安全相關程序文件及實驗室生物安全操作失誤或意外的處理操作程序,并有記錄。



2.實驗前安全要求。應使用0.2%含氯消毒劑或75%酒精進行桌面、臺面及地面消毒。消毒液需每天新鮮配制,不超過24小時。轉運至實驗室的標本轉運桶應在生物安全柜內開啟。轉運桶開啟后,使用0.2%含氯消毒劑或75%酒精對轉運桶內壁和標本采集密封袋進行噴灑消毒。取出標本采集管后,應首先檢查標本管外壁是否有破損、管口是否泄露或是否有管壁殘留物。確認無滲漏后,推薦用0.2%含氯消毒劑噴灑、擦拭消毒樣品管外表面(此處不建議使用75%酒精,以免破壞標本標識)。如發現滲漏應立即用吸水紙覆蓋,并噴灑有效氯含量為0.55%的含氯消毒劑進行消毒處理,不得對標本繼續檢測操作,做好標本不合格記錄后需立即進行密封打包,壓力蒸汽滅菌處理后銷毀。



如為采樣管為非滅活管,實驗室操作人員在進行標本熱滅活時,溫浴前需旋緊標本采集管管蓋,必要時可用封口膜密閉管蓋;溫浴過程中可每隔10分鐘將標本輕柔搖勻1次,以保證標本均勻滅活;溫浴后標本需靜置至室溫至少10分鐘使氣溶膠沉降,隨后再開蓋進行后續核酸提取。



3.核酸提取和檢測安全要求。標本進行核酸提取和檢測時應盡可能在生物安全柜內進行操作。如為打開標本管蓋或其他有可能產生氣溶膠的操作,則必須在生物安全柜內進行。



4.實驗結束后清潔要求。需對實驗室環境進行清潔,消除可能的核酸污染。



(1)實驗室空氣清潔。實驗室每次檢測完畢后,可采用房間固定和/或可移動紫外燈進行紫外照射2小時以上。必要時可采用核酸清除劑等試劑清除實驗室殘留核酸。



(2)工作臺面清潔。每天實驗后,使用0.2%含氯消毒劑或75%酒精進行臺面、地面清潔。



(3)生物安全柜消毒。實驗使用后的耗材廢棄物放入醫療廢物垃圾袋中,包扎后使用0.2%含有效氯消毒液或75%酒精噴灑消毒其外表面。手消毒后將垃圾袋帶出生物安全柜放入實驗室廢棄物轉運袋中。試管架、實驗臺面、移液器等使用75%酒精進行擦拭。隨后關閉生物安全柜,紫外燈照射30分鐘。



(4)轉運容器消毒。轉運及存放標本的容器使用前后需使用0.2%含氯消毒劑或75%酒精進行擦拭或噴灑消毒。



(5)塑料或有機玻璃材質物品清潔:使用0.2%含氯消毒劑或過氧乙酸或過氧化氫擦拭或噴灑。



(三)實驗室醫療廢物管理。



1.基本要求。開展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的實驗室應當制定醫療廢物處置程序及污物、污水處理操作程序。所有的危險性醫療廢物必須按照統一規格化的容器和標示方式,完整且合規地標示廢物內容。應當由經過適當培訓的人員使用適當的個人防護裝備和設備處理危險性醫療廢物。實驗室應建立醫療廢物處理記錄,定期對實驗室排風HEPA過濾器進行更換,定期對處理后的污水進行監測,采用生物指示劑監測壓力滅菌效果。



2.醫療廢物的處理措施。醫療廢物的處理是控制實驗室安全的關鍵環節,必須充分掌握生物安全廢棄物的分類,并嚴格執行相應的處理程序。



(1)廢液的處理。實驗室產生的廢液可分為普通污水和感染性廢液。普通污水產生于洗手池等設備,對此類污水應當排入實驗室水處理系統,經統一處理達標后進行排放。感染性廢液即在實驗操作過程中產生的廢液,需采用化學消毒(0.55%含氯消毒劑處理)或物理消毒(紫外照射30分鐘以上)方式處理,確認徹底消毒滅活后方可排入實驗室水處理系統,經統一處理達標后進行排放。污水消毒處理效果按GB18466《醫療機構水污染物排放標準》相關規定進行評價。



(2)固體廢物的處理。實驗室固體廢物應當分類收集。固體廢物的收集容器應當具有不易破裂、防滲漏、耐濕耐熱、可密封等特性。實驗室內的潛在感染性廢物不允許堆積存放,應當及時進行壓力蒸汽滅菌處理。廢物處置之前,應當存放在實驗室內指定的安全位置。小型固體廢物如檢測耗材、個人防護裝備等均需使用雙層防滲漏專用包裝袋打包密封后經過壓力蒸汽滅菌處理,再轉運出實驗室。



體積較大的固體廢物如HEPA過濾器,應當由專業人士進行原位消毒后,裝入安全容器內進行消毒滅菌。不能進行壓力蒸汽滅菌的物品如電子設備可采用環氧乙烷熏蒸消毒處理。經消毒滅菌處理后移出實驗室的固體廢物需集中交由醫療廢物處理單位進行處置。



(四)實驗室污染的處理。



1.標本污染生物安全柜的操作臺造成局限污染時:立即用吸水紙覆蓋,并使用0.55%含氯消毒劑進行噴灑消毒。消毒液需要現用現配,24小時內使用。



2.標本傾覆造成實驗室污染時:保持實驗室空間密閉,避免污染物擴散。立即使用潤濕有0.55%含氯消毒劑的毛巾覆蓋污染區。必要時(如大量溢撒時)可用過氧乙酸加熱熏蒸實驗室,劑量為2g/m3,熏蒸過夜;或20g/L過氧乙酸消毒液用氣溶膠噴霧器噴霧,用量8ml/m3,作用1-2小時;必要時或用高錳酸鉀-甲醛熏蒸:高錳酸鉀8g/m3,放入耐熱耐腐蝕容器(陶罐或玻璃容器),后加入甲醛(40%)10ml/m3,熏蒸4小時以上。熏蒸時室內濕度60%-80%。



3.清理污染物時嚴格遵循活病毒生物安全操作要求,采用壓力蒸汽滅菌處理,并進行實驗室換氣等,防止次生危害。



八、核酸檢測信息化管理



醫療機構應當在衛生健康行政部門統籌下,做好標本采集、核酸檢測、檢測報告的信息對接工作。建立統一的信息采集掃碼程序,信息應至少包括姓名、性別、年齡、身份證號、聯系電話,做到標本采集的個人信息與醫療機構信息系統順利對接,各醫療機構間應做到信息互通、互采、互認。



九、標本混采



在人群篩查時可以考慮采用混采的方案進行,以提升核酸檢測效率。混合標本數可以為10個或者10個以下(如5合1)。以10合1或5合1混采為例,與單檢流程不同的主要為采集、送檢和檢測結果的處理。其余工作要求均與單檢相同。



(一)采集和送檢流程。



1.標識及信息登記。



(1)登記流程。工作人員在采集前分配10個或5個受檢者為一組,采集前收集并登記受檢者相關信息(包括姓名、性別、身份證號、聯系電話、采集地點、采集日期和時間),按照組別進行采集管編號。



(2)登記要求。推薦使用身份證讀卡器、二維碼條碼等信息化手段關聯受檢者信息,提高信息讀取效率和準確性。如不具備信息化條件,應當提前登記《新冠病毒核酸10合1或5合1混采檢測登記表》(舉例見附件2的10合1混采,以下簡稱混采登記表)。紙質登記表隨標本送檢前應當備份存檔于采集點所在社區,便于及時追溯受檢者。



2.標本采集和混合拭子。將完成采集的10支或5支拭子放入同一采集管(10合1采樣管保存液應為6mL,5合1采樣管保存液與單檢采樣管相同,為3mL)中,動作輕柔,避免氣溶膠產生。連續采集10支或5支拭子以后,旋緊管蓋,防止溢灑。如采集管內拭子不足10支或5支,應做好特殊標記并記錄。



3.標本送檢。核對采集管標簽與混采登記表信息,確保準確完整,編號一致。



(二)檢測結果的處理。



1.混采檢測結果為陽性、灰區或單個靶標陽性,通知相關部門對該混采管的10個或5個受試者暫時單獨隔離,并重新采集單管拭子進行復核。



2.復核單管核酸檢測如均為陰性,則按照陰性結果報告。暫時隔離人員即解除隔離;如檢測結果陽性,按程序上報。



十、其他要求



因疫情防控需要等因素,醫療機構采集的標本量明顯超出自身檢測能力范圍的,可以建立醫療機構間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協作機制,分散檢測壓力,保證時效性和有效性。



對集中隔離人員,要通過鼻咽拭子采集上呼吸道標本,并選擇高靈敏(檢測限≤500拷貝/ml)的試劑。原則上,提取試劑、提取儀、擴增試劑和擴增儀應當配套使用,并在檢測前進行性能驗證。鼓勵在兩個以上檢測機構通過不同設備和試劑,對集中隔離人員的樣本進行平行檢測,進一步提高檢測結果的準確性。其中,入境人員應當至少在開始集中隔離和解除隔離時各進行一次核酸檢測,隔離期間如出現癥狀應當及時檢測;入境人員要采用高靈敏(檢測限≤500拷貝/ml)和雙靶區域以上的試劑進行檢測,以降低因試劑靈敏度不足或病毒變異可能造成的漏檢風險。













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報告單



(參考樣式)











醫療機構名稱:





 
 
 
 
 
 


 
 
 
 
 
 


 
 
 
 
 
 


 
 
 
 
 
 


 

姓名:


 


 

性別:


 


 

年齡:


 


 

聯系電話:


 


 

人員類型:


 


 

ID/住院號:


 


 

病區/床號:


 


 

送檢科室:


 


 

申請醫師:


 


 

標本類型:


 


 

標本編號:


 


 

標本狀態:


 







 
 
 
 


 
 
 
 


 


 

檢驗項目


 

 

檢測結果


 

 

參考區間


 

 

檢測方法及檢測限


 

 

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


 


 

陰性


 

 

如實時熒光PCR法,500拷貝/mL


 

 


 

聲明:


 

1. 本檢測結果可能受到采樣時間、采樣部位及方法學局限性等因素影響,結果需結合臨床進行分析。


 

2. 此報告僅對本次送檢標本負責。


 







 
 


 
 
 
 


 
 
 
 


 
 
 
 


 

簽發時間:


 

 

(此處加蓋醫療機構公章)


 

 

采樣時間:


 


 

接收時間:


 


 

檢驗人:


 


 

審核人:


 


 

聯系地址:


 


 

聯系方式:


 







填表說明:



1.人員類型包括發熱門診、普通門診、急診、住院患者、陪護人員,本院職工,院外采樣人員,其他機構送檢等;



2.發熱門診、普通門診、急診、住院患者需填寫ID號、住院號、病區/床號、送檢科室、申請醫師。







附表2



新冠病毒核酸10合1混采檢測登記表







采集地點:   采集日期:

送樣人: ???????????????????送樣人聯系電話:

送檢時間:                                     接收人:  



接收時間:







 
 
 
 
 
 
 
 
 
 
 
 


 
 
 
 
 
 
 
 
 
 
 
 


 
 
 
 
 
 
 
 
 


 
 
 
 
 
 
 
 
 


 
 
 
 
 
 
 
 
 


 
 
 
 
 
 
 
 
 


 
 
 
 
 
 
 
 
 


 
 
 
 
 
 
 
 
 


 
 
 
 
 
 
 
 
 


 
 
 
 
 
 
 
 
 


 
 
 
 
 
 
 
 
 


 

采集管編號


 

 

序號


 

 

姓名


 

 

性別


 

 

年齡


 

 

身份證號


 

 

聯系電話


 

 

采集時間


 

 

是否去過高風險地區


 

 

是否發熱


 

 

實驗室編號


 

 

檢測結果


 


 

1


 











 

2


 









 

3


 









 

4


 









 

5


 









 

6


 









 

7


 









 

8


 









 

9


 









 

10


 










注:送檢時間,接收時間格式為XXXXXX時,采集時間格式為XX時;檢測結果如為ORF1abN基因單獨陽性,需詳細列出。



聯系我們
地址: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丁字橋路100號 電話:027-87273189 郵編:430015
湖北省臨床檢驗中心 Copyright ? 2021 www.91xingbao.com 版權所有 鄂ICP備1100722-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4574號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