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風險地區大規模篩查新冠核酸檢測經驗分享
一區試劑配制
試劑配制是核酸檢測的第一步,也是全流程完善完備的起跑線,決定了后續工作的有效性。
(一)時間及流程優化建議
氣模實驗室每天的檢測任務一般是4-8萬管,因此,試劑配制工作量非常大,節約時間、提高效率是很重要。可以從以下幾方面節約時間:
1.擴增試劑的提前解凍。現場后勤工作人員可以根據標本量,在核酸檢測人員到達場地的1-2小時前將一定比例的擴增試劑放置室溫,提前解凍。
2.擴增試劑的反應液與酶可以數支按照正確比例同時倒入50ml離心管中進行混勻,而不是分別混合混勻。這樣可以節約開蓋擰蓋的次數,減少污染,省時省力。
3.使用全自動液體工作站進行自動分液,而不是使用排槍分液。排槍分液操作要求高,連續使用移液器槍頭會松動,易導致分液體積不準。使用全自動液體工作站省時、省力、精準度高。
(二)注意事項
1.試劑配制的量盡可能與檢測量齊平。試劑配制后,放置時間過久,將導致酶失活,出現假陰性;以及探針斷裂致使熒光基團和淬滅基團游離,擴增出現假的單基因起跳情況。在人員充足的情況下,可以安排專人在一區根據實際檢測量進行動態的試劑配制。
2.動作輕柔,嚴防人源性污染。物品進入一區前,應該消毒。盡量減少未被防護裝備遮蓋的身體部位直接與一區內物品接觸。試劑混合、分液、分裝動作都應輕柔,手套避免接觸管口、管蓋等部位。
二區樣本制備
樣本制備是核酸檢測中工作量最重、最繁瑣的一個區域,人員多、崗位多、設備雜、空間擁擠。樣本制備的每一個步驟都至關重要。
(一)時間及流程優化建議
1.由于崗位復雜,建議各個崗位的人員相對固定,可以降低失誤率。
2.標本接收后,需震蕩混勻,10混1管和20混1管需適當延長震蕩時間。震蕩完成,靜置5分鐘后,再進行加樣,減少開蓋時的液體飛濺和氣溶膠污染。
3.每行標本的首尾應使用標記筆進行標記和編號。
4.如果加樣錯誤,如果能明確知道加樣錯誤位置,在布板單上標注清楚;如不明確,需整板重做。
5.加樣完成后,標本的擺放:可按照加樣人的不同分開擺放。在標本架上用便簽紙粘貼板號以及加樣人-加樣板信息,如“某某-1”,以方便查找。同時,流轉單上也需標注。
6.標本的丟棄:整板標本結果上傳完畢,由三區核對后發出指令,二區人員方可丟棄標本(每板標本分別打包丟棄,黃色小垃圾袋外標注板號)。如遇某板標本中有復查標本,此板標本需暫存,直至復查完畢。
7.復查需單獨布板,且相鄰位置盡量不同時加陽性復查標本。
(二)注意事項
1.核酸提取過程所有的試劑(裂解液、洗滌液、磁珠、洗脫液等)都應屬于同一批號,寫上板號和順序號,且標記的位置朝向一致。
2.如因試劑順序擺放錯誤導致無擴增結果,需整板重做。
3.提取試劑使用前需抽樣檢查底部是否有結晶形成,胍鹽結晶可導致磁珠吸附和釋放效能降低,造成核酸提取失敗。如因為氣溫太低導致的結晶,需37攝氏度復溫,其他原因導致的結晶,需更換試劑。
4.提取完成后,若發現磁棒套殘留磁珠過多,以及洗脫液內殘留磁珠,此臺提取儀應停用,聯系儀器工程師。
5.點樣和貼膜/加蓋崗位,尤其需注意手套導致的攜帶污染,需常更換或消毒。
6.若加樣人員發現采樣管內無拭子,一律按退單處理(環境采樣除外)。
7.上機前需將96孔板瞬時離心后方可上機擴增,如疊放,需考慮離心力是否會將遠端板的貼膜擠壓,導致密封性降低。
三區擴增及分析
由于氣膜實驗室內的PCR擴增儀可能品牌和型號眾多,擴增區工作人員應對不同PCR擴增儀都有一定的了解,進艙前熟悉操作。擴增區的操作人員,應當熟練掌握熒光PCR的原理、CT值的意義、基線的調整、陰陽性質控的意義、結果的判讀等,且細心、謹慎。
(一)時間及流程優化建議
1.陽性或弱陽性結果,需雙人確認,雙簽字。
2.每批復查的布板單和原始單都應匯總在一起,簡單裝訂,方便核實。
3.原始單最下面結果分析部分,應該對該板結果進行總結,如“全陰”、“1個內標未起復查”、“1個雙陽復查”、“1個單陽復查”等,并簽名,以便結果錄入。
(二)注意事項
1.注意擴增儀的熒光信號收集方式,是側面掃描或頂部掃描。如側面掃描,則不能使用不透明的擴增管。如果頂部掃描,則不能使用硅膠蓋板或不透明/磨砂的八連管蓋。
2.所有的擴增管上機前,需再次確認每個管管蓋嚴密性。
3.擴增儀上機后,需標注陰性和陽性質控位置,其余的樣本孔需編號,與布板單一致。
4.盡量在程序結束、冷卻后再打開擴增儀熱蓋,防止爆蓋。
5.結果分析時,不同的試劑尤其需要注意各個通道代表的是哪種靶基因,不能混淆。
6.結果分析時,如擴增曲線出現斜線、非正立的S型曲線等情況,需注意查看原始曲線,并調整基線,重新分析。
7.不同的試劑進行同一管陽性標本復查時,兩者CT值的差距需要在合理范圍內(根據程序設置方式、點樣量、總體積等提前計算)。
8.出現非常靠后的單基因起跳,無論說明書是否已經判斷為陰性,都應該進行雙試劑復查。在病例較多的地區,患者呼吸道排毒量個體差異較大,非常靠后的單基因起跳,可能是少量排毒期,排除污染后,可上報可疑。
9.有效控制艙內溫度,多臺擴增儀散熱量巨大,應減少由于環境溫度過高導致擴增儀損壞。
各區域交流環節
各區之間的交流是很重要的,下面對各區都需注意或涉及到的注意事項進行總結。
1.擴增試劑在點樣前和點樣后,都應該避免紫外線的照射,盡量避光。
2.每一板標本的流轉都應該隨時攜帶流轉單,流轉單上應標注板號、加樣人-加樣板如“某某-1”、提取人、提取儀編號、擴增上機人、擴增儀編號、結果分析人員等信息。
3.各區域之間盡量減少不必要的人員、物品流動。尤其避免人員和物品的逆向流動。如需流動,需做好消殺、嚴防產物污染。
4.如出現某一板有多個內標不出的情況,先確定是否為環境樣本,檢查采樣管的基本情況。再通知二區將標本再次震蕩后,更換加樣人整板重新加樣、更換提取儀提取、更換擴增儀進行擴增。如情況仍然未得到改善,可通知重新采樣。
5.若初篩出現雙陽標本,原管復查后變成陰性,應找出原始板,整板進行復查。
6.75%酒精能殺滅新冠病毒,防止生物危害,但是并不能有效防止產物污染,且易燃易爆。因此,杜絕核酸產物污染,盡可能使用含氯消毒液或核酸清除劑。
7.如大量標本出現ORF1ab或N基因翹尾,應先考慮核酸產物污染,實驗室暫停使用。使用含氯消毒液或核酸清除劑進行全面消殺,尤其是一些隱秘位置,如試劑儲存箱、冰箱門把手、提取儀及全自動分液工作站屏幕、排槍等。進行實驗室內環境樣本檢測、無標本空白對照等多次試驗,無污染后方可重新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