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為一名合格的內審員
想要成為一名合格的內審員,我們需要掌握以下幾點:
一、 審核具有的3個基本原則:
1.客觀性:獲得的審核證據必須與審核依據有關的,并且能夠證實記錄。
事實陳述或其他信息可通過聽、問、看、查獲取。
對收集的證據應進行客觀評價,以形成審核發現。
審核是一個形成文件的過程,通過文件記錄證明
審核的客觀性。
2.獨立性:審核是被授權的活動。(授權可來自管理層的決策,單位的規定,合同的要求,審核方的委托以及法律法規的要求)。
內審員在整個審核過程中應保持公正、避免利益沖突。
內審員具有開展內審的能力,且為與受審活動無直接責任的人員。
堅持在審核原則和審核證據的基礎上,對被審核部門進行客觀評價。
3.系統性: 審核包括符合性、有效性和達標性3個層次。
不同的審核組或內審員對同一對象應該得出類似的結論。
審核應按計劃和檢查表進行。應覆蓋整個部門,全部要素。
審核的系統性是在一定“審核范圍”內實現,在審核前,應確定審核范圍,有重點、有目的、有效果。
二、 審核的分類:
第一方審核:即內部審核,對自身的質量體系所進行的審核。
第二方審核:需方派出審核員按合同規定的要求對它的供方的質量體系進行審核。
第三方審核:公正的第三方對申請的機構進行的獨立的質量
體系審核。
三、 審核的作用:1.內審的結論可作為外部審核的證據。
三、2.內部審核可作為管理評審的內容。
3.內審將引起體系糾正和預防措施的
實施,從而導致改進,達到體系不斷在更高層次滿足標準要求。
四、 內審的要求:
1. 內審依據: 能力驗證提供者應根據預定的日程表和程序,定期地對其活動進行內部審核,以驗證其運作持續符合管理體系和本準則的要求。
2. 內審范圍: 內部審核計劃應涉及管理體系的全部要素,包括技術程序和能力驗證物品制備、存儲和分發,以及報告能力驗證計劃運作的活動。
3. 內審方法: 質量主管負責(審核管理者)按照日程表的要
求和管理層的需要策劃和組織內部審核。
4. 內審員要求:審核應由經過培訓和具備資格的人員來執行,只要資源允許,審核人員應獨立于被審核的活動。
5. 審核周期: 建議管理體系內部審核計劃每十二個月完成一次。
五、內審的步驟:
1)審核策劃: 制全年內審計劃;確定審核范圍、頻次;明確審核目的。
2)審核準備: 成立審核組,分配工作;收集文件;文件審核;制訂計劃;準備文件(檢查表等)。
3)現場審核: 首次會議;現場檢查;末次會議。
4)審核報告: 編制審核報告;報告分發存檔。
5)糾正措施的跟蹤:提出糾正要求和必要建議;受審方制定
并實施糾正措施;驗證糾正措施的有效性并記錄。
六、內審員職責: 1. 遵守有關的審核要求
2. 傳達和闡明審核要求
3. 策劃并承擔被賦予的職責
4. 報告審核結果
5. 驗證糾正措施的有效性
6. 配合和支持審核組長的工作